杜牧自言其为诗“本求高绝”,什么是高绝呢?应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诗的传统标准说,求其上继风骚“言及君臣理乱”,有风骨,有兴寄,旨趣遥深;一方面是针对当时诗风而言,则当“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特立独行,迥迈时...
杜牧是晚唐诗文兼擅的一代大家。其诗“力求新生,亦讲古法,故晚唐诸名家中尤为铮铮”(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其文“指陈利弊,敢列论大事,务肆为尽”(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以笔挟风雷之势,开宋儒苏轼之先河。杜牧的诗...
杜牧出生在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童年生活幸福快乐,这才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疏野放荡的个性,因而身上不免带有狎游习气。十年的扬州生活,赢得“青楼簿幸名”、“风流才子”之称。就因他长期与这类女子接触,深切体验了下...
杜牧李商隐诗序诗歌风格差异晚唐时期的诗序接受传奇小说的影响,具有浪漫传奇色彩。杜牧、李商隐虽然创作诗序不多,但是他们现存的三篇诗序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两位大诗人在处理相...
从唐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文学史上将这七、八十年称之为晚唐,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俗称“小李杜”。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生于803年,死于853年,二十六岁中进士,先在江西、...
读到王蒙的一篇文章,叫做《一定要有能直起腰来的专家》,里面有段话说:“比如某地声称某文化名人的坟墓就在这儿,就请专家过来,有的专家不来,有的因各种关系、各种原因,就被请过来了,请来了以后,当地各种的招待,又吃鲍鱼,...
唐大和七年至九年,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二十四桥”所在的诗《寄扬州韩绰判官》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这是一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名篇,全诗如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
人们喜欢用秋花来来比喻晚唐的诗歌,而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便是其中的两朵最耀眼的奇葩。杜牧是一位出生高门世族、长于京城富贵之门的富贵公子,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杜牧的纵情声色、风流倜傥的传说故事。然...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儒家文化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杜佑既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又是一个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这样的环境,为他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