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专题]屈原研究
文章数:123 浏览:3969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屈原研究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屈原研究专题。收录和屈原研究有关的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 归来兮,屈原 (牛殿庆,2014-5-19,370)

屈原如端午节江水里的一枚清洁的粽子,2000多年依然光鲜不腐,不腐的是百姓的爱戴和民众的呼唤依然透着糯米的洁白和竹叶的清香。关于屈原的遭际已讨论2000多年,我只想说那句不用论证的真理就是:真理有时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对强权,面对个人利益...

 ※ 略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向元茂,2012-4-5,786)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经留下过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都曾回响着他们或铿锵或低沉的声音,是他们让厚重的历史精彩,让后世景仰。毛泽东...

 ※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 (薛晓勇,2012-4-5,569)

《屈原列传》是中专语文教材必读篇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评价屈原是教学中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定位为:1.整体把握屈原生平;...

 ※ 《屈原列传》教学体会 (尹合莲,2012-4-5,876)

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他那坎坷的人生经历,卓越的政治才能,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特别是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

 ※ 读《屈原大传》 (李准,2012-12-19,924)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闻一多甚至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屈原是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文学家。屈原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毕生追求的“美政”理想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而且至今闪...

 ※ 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 (蒋方,2012-5-20,2244)

一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解说屈原身世,发明屈骚意义,训释楚语方物,使后人无论是读屈原,还是读楚辞,都不能舍其书而他就,在屈原作品的传播接受史上,功莫大焉。王逸说自己之所以作此书,是不满前人班固、贾逵的《离骚经章句...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地方性因素或曰地域特点或隐或显地存活于当代文学之中,成为各地闪亮的“文化徽章”。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剧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导致经济、代际、性别等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上升而地域...

 ※ 《离骚》的情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杨培莲,2012-4-4,1292)

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文元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源头,如《荷马史诗》、《圣经》之于西方文明,《古兰经》之于伊斯兰国家,《吠陀》之于印度。这些源头性的作品融入后世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左右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行...

 ※ 《渔父》的精读精讲精练 (高娟,2012-4-4,1075)

当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字词,轻鉴赏;重技能,轻素质;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

 ※ 《前赤壁赋》与《渔父》的比较阅读 (庄小虎,2012-4-4,730)

比较阅读是治学的一大方法。《前赤壁赋》是北宋苏轼的散文名篇,《渔父》是战国时《楚辞》中风格独特之作,两者问世虽然先后间隔千年之久,但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却能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两文的认识...

“楚辞”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战国时代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它是在楚国民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并以“楚辞”这一特定形式出现的,但它并不等于楚歌,刘勰说:“不有屈原,岂有《离骚》?”其意有二:一是指屈原将楚歌吸收...

 ※ 屈原人格精神与巴文化关系初探 (黄萍 ,2012-4-4,1192)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屈原深深地影响着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人。他不仅以屈赋中精湛的艺术创造力让后世无数文人获得艺术营养的滋润,而且更以他崇高的人格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迈向自我完善的人格目标。屈原的人...


 ※ 论屈原的山水观 (伍亚平,2012-4-4,1239)

说到屈原,人们或许更多的想到他的忠贞,想到他的光辉峻洁的品质,抑或更愿说说他为理想而奋斗九死不悔的精神。倘若要把屈原想象成庄子、李白一样徜徉于山水之中,你或许不能接受。然而读一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关于山水的描写确...

 ※ 论屈原的自恋情结 (卜玉香,2012-4-4,1851)

“纳西索斯情结”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神话。纳西索斯是一位美少年,拒绝了所有女人的求爱,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影子。因为始终得不到所爱的对象而憔悴,最终溺水而死,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了一株美丽的水仙花。在现代西语中,“纳西索斯”...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清晨打开电脑,朋友的短信弹出来,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图案,几个粽子,旁边写着"我给你送粽子来了",我笑,不以为意。到了下午,一个...

 ※ 略议宋玉及与赋与楚辞 (于试,2011-8-8,2752)

楚国第二大诗人宋玉,一生辞赋贡献卓著。什么环境使成?他的身世是一个谜,文章重点进行了研究,掀开了大起大落的原因。【关 键 词】宋玉;赋;辞 【作者简介】于试,湖南作家、屈宋学者、《华人论坛》副总编...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作者的政治理想,生命激情和悲悯思想所熔铸成的具有强烈审美意蕴的宏伟诗篇。但在其诗中能给人以最大审美感受的是融渗在诗歌中的物哀思想。《离骚》的物...

 ※ 《诗经》《楚辞》修辞特点探析 (关连连,2008-2-20,3776)

《诗经》和《楚辞》分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语言角度分析,《诗经》以四言为主、篇幅短小、用词凝练,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呈现出简洁精练、和谐中...


 ※ 释“离”、“离离”、“离骚” (牛龙菲,2000-8-23,1682)

一、释“离” ?“离”即繁体之“離”,从“佳”,从“离”。“佳”者,“鸟”之象也,是为“离”之声符。“离”原是鸟名,即今所谓“黄鹂”。?“离者,丽也”(《易·离》)。明人杨慎《丹铅杂录》进一步地解说道:“...

(一)我生于1945年2月,浙江浦江人。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老实说,从事《楚辞》研究,我是先天不足的。首先,我不是出身于具有厚实的家学源渊的“书香门第”,父母世代为农,斗...

一、试读《新序》“屈原遂放于外”有关部分 刘向《新序·节士》:〖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大夫。有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怀王用之。秦欲吞灭诸侯,并兼天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

 ※ 关于屈原的猜想 (熊人宽,2012-1-1,3146)

一、屈原是谁?(一)、屈原 是现存《楚辞》中最美的二十几篇作品的作者。◇屈原是谁?屈原就是现存《楚辞》中最美的二十几篇作品的作者。《楚辞》的存在就是很好的内证。藏策先生说得好:“置疑屈原是否存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首先谢谢黄崇浩教授 对笔者的批评帮助。笔者先前误解黄教授的“楚怀王十六年屈原使齐”,是与楚怀王十八年“屈原使齐”联系,说了“屈原使齐、返国,是怀王十八年(前311...

 ※ 屈原是否到过赵魏两国? (黄崇浩,2012-1-1,1010)

公元前313年,是为周赧王二年。这一年也是楚怀王十六年。《史记·赵世家》:记这一年,“楚、魏王来过邯郸”这句话不该被忽略。首先,从研究合纵连横的角度来说,不应被忽略。《史记·楚世家》云:“(怀王)十一年,苏秦约...


 ※ 驳《屈原是否到过赵魏两国?》 (熊人宽,2012-1-1,944)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黄崇浩《屈原是否到过赵魏两国?》之文,引用了几条《史记》的记载,就无端的臆造出:“屈原在‘使齐’的那一年,到过魏赵二国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等等。——其论多处违背史...

 ※ 就“屈原在江南的行踪”与赵逵夫先生商榷 (熊人宽,2012-1-1,1887)

赵逵夫先生《屈原和他的时代》书中,《屈原在江南的行踪与卒年》一文,似乎也存在主观臆想、牵强附会的问题。一、“《涉江》与屈原由陵阳到沅湘之地的路线” (一)、赵逵夫先生的“江西陵阳”说,不能成立。赵逵夫...

 ※ 云梦与屈原任“掌梦”的问题 (熊人宽,2012-1-1,3331)

一、《尚书·禹贡》的“云土梦” 赵逵夫先生说:“《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云土’云地之陆陵。‘云’本地名,春秋时‘鄖’即因此得名。‘梦...

 ※ 评张中一《<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 (熊人宽,2012-1-1,1594)

一、论文中的卓见 〖作者于“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的途中作《招魂》,地点在“与王趋梦兮课后先”的“梦”地”〗——楚王游猎的云梦在“江南”。 〖楚国历史上习惯把黔中郡洞庭之域称之为江南地。这里不但位于长江之南,而且距郢都...

 ※ 从《哀郢》《涉江》看屈原的流放 (熊人宽,2012-1-1,4090)

一、《哀郢》鸟瞰 破解屈原流放的路线、地点对诠释屈原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史料记载极为贫乏的情况下,精心研读屈原作品,从《楚辞》本身找寻内证,对破解屈原流放的路线、地点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解读《...

《屈原和他的时代》中,有篇《〈战国策〉中有关屈原初任左徒时的一段史料》,此文得到很多的好评。可是其结论与史实不符。此文的核心问题“郢之登徒”是不是“左徒屈原”。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前318年时,田文...


 ※ 评《屈原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 (熊人宽,2012-1-1,3132)

赵逵夫先生的《屈原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一文,在楚辞学界倍受赞赏。有的专家认为:“世本康作庸”的记载,证明《离骚》中的“伯庸”,即楚三王之一的熊伯庸,从而为屈原与《离骚》的关系找到了明证。也破除了王逸以来以为“伯庸”...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十七卷为最早的《楚辞》全注本,向为学者所重视。该书的《离骚》《天问》两卷,各有前后序,其余十五卷各有前序一篇,共十九篇。因其时代早,故其所确定的作者与阐释的篇义,成为历代学者解释《楚辞》的重要依...

近读龚维英先生的大作——《中原和南楚〈九歌〉的关系及异同》,倍受启发。该文详论了中原《九歌》和南楚《九歌》之间的差别和渊源关系,特别是对于南楚《九歌》的原始性质和产生过程的论述尤为详明,这对于我们理解现传《楚辞》...

一 关于《楚辞·哀时命》的题旨,《楚辞章句》序云:“《哀时命》者,严夫子之所作也。……忌哀屈原受性忠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作辞,叹而述之,故曰《哀时命》也。”我们认为叔师之说极是:一者,其去忌之世近,文献足徵...

 ※ 评曲德来《《离骚》首六句王注商兑》 (熊人宽,2012-1-1,1795)

一、曲教授的论文有一点违反游戏规则 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曲德来的<《离骚》首六句王注商兑>一文。◇多写了几个字:“前贤未及者” 曲教授曰:[王注颇有疏失讹误,……今择其紧要而为前贤...

 ※ 评《屈原和他的时代》 (熊人宽,2012-1-1,3052)

一、起因 在网上偶然看到张朵先生的〖《屈原和他的时代》述评〗,文中重点介绍了“成绩惊人”的六篇论文——三个“铁证”:〖“如果说《战国策》中两段史料的发现,为屈原的存在找到了铁证的话,那么《屈原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一文...


《文选》骚类共8题,每题下李善注时均节引有王逸《楚辞章句》相应的小序。关于这些小序,因有《楚辞章句》本或《楚辞补注》本的原文在,故治骚者向似不太关心。所以如此,盖因其无多少文献价值的缘故。给予它较多关注的盖始自林维...

 ※ 《离骚》“求女”解新论 (杨成孚,2012-1-1,3233)

《离骚》“求女”之喻义,迄今已成为各异其说的千古悬案。对这一争鸣课题,或拘执于楚,在误区内求解;或长于突破误区、注目于九州立论,却短于据理剖析而未能提供有力的论据。重新审视诸说,笔者认为“求女”喻求九州贤君、贤诸侯...

 ※ 屈原流放汉北考 (熊人宽,2012-1-1,2553)

楚辞界对“屈原放逐,著《离骚》”之事,大多没有异议。在怀王时期屈原曾被流放汉北三年,也有许多学者认同。但是,对流放的时间、汉北的地点等分歧却很大,本文就此试行探讨,谬误不当请指正。一、怀王曾流放屈原于汉北 1、怀王...

07年8月底,先生在“北大中文论坛”贴出了一系列“关于《招魂》研究”的论文,并对敝人作了批评,对此表示感谢。先生的《招魂》研究,提出不少新见,有助于《招魂》研究的深入。不过潘氏的有些见解,缺少坚实依据,似有可疑之处...

 ※ 答对“屈原自招”的驳难 (熊人宽,2012-1-1,5263)

屈学界有些“批驳‘屈原自招’论”的观点,或不合逻辑,或缺乏依据,却是“理不直而气壮”。拙文试就此类问题进行商讨。谬误不当,敬请指正。一、“屈原自招”源于明人黄文焕吗?司马迁认为《招魂》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王逸则曰...

 ※ 《九歌》的艺术特色 (刘复初,2011-12-31,595)

屈原的重要代表作品《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这个组诗脱胎于楚地民间巫术祭歌,经屈原精心加工创造,达到了相当完美的艺术水准.特别是《九歌》吸收了楚地民间文学艺术的精华,格调绮丽清新,玲珑剔透,充满宗教神话色彩,...


穆陶的新作《浪漫的先知──屈原》(以下简称《屈原》在历史真实与深切的情感之间寻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不难看出穆陶与当前流行的历史小说写作模式的差异。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界越来越表现出中止价值判断的倾向。在历史小...

 ※ 《芙蓉女儿诔》和《离骚》 (马凤程,2011-12-20,2703)

贾宝玉为哀悼晴雯而撰写的《芙蓉女儿诔》,是一篇缠绵悱恻、绚丽多采的文字。这篇诔文共一千三百余字,是宝玉诗作中最长的一篇。从体裁、文字和表现手法看,这篇诔文明显地受了《离骚》的影响。诔文中所表现的悲愤之情,与《离骚》...

 ※ 姜亮夫:楚辞大师的“红楼”情结 (吕启祥,2011-12-20,1031)

今之后生学子知道姜亮夫先生的大名都是由于他对楚辞学的贡献。姜先生和他同辈的许多学者一样,虽则早年留洋,却终身深研国学。他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就已写定成书的《屈原赋校注》,直至五十年代才得以出版;《楚辞书目五种》亦...

《约伯记》和《离骚》确切的创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这两部作品都产生于公元前四到三世纪之间。这时东方的两大民族都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希腊化时期的希伯来人经受着深重的苦难,而战国时期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长期混战的折...

 ※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 (陈金刚,2011-12-17,2559)

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较诸在其它文献中留下了更多的记录。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认为“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朱熹《楚辞集注》说:“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得而闻矣,然计其间,或以阴巫...

 ※ 屈原在我国神话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赵沛霖,2011-12-17,3873)

神话是原始先民的伟大创造,它的出现可以一直追溯到久远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亦即关于神话的思想的产生,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神话思想与外国神话思想的发展既有相同的一面...


121 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