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名家专栏]丁国旗评论集
文章数:14 浏览:789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丁国旗评论集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评论家丁国旗专栏。汇集丁国旗撰写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 美国的电视文化 (2003-4-18,1954)

近年来对美国电影最重要的影响也许是40年代末美国国内电视的出现以及50年代初期电视的普及。这使旧时的好莱坞遭到了最沉重的打击而使那些独立制片人获得了最大的解放。美国人逐渐不再去电影院而开始呆在家里,通过自己的电视观看...

 ※ 文之大者 (2011-12-30,409)

作为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在现当代文学的作家群中,没有谁能像金庸那样赢得如此多的读者。然而,在文学圈中,金庸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在读了孔庆东先生的《金庸评传》以后,笔者以为,这是目前金庸研究中很有突破的一本著作...

金庸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在现当代文学的作家群中怕是没有谁能像他那样赢得那么多的读者。然而,由于人们狭隘的文学观念,金庸作为武侠小说作家,在文学圈中,却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一直以来难以得到公允的评...

 ※ 网络传播与文学的解放 (2011-12-19,621)

网络文学的出现,使文学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文学,作为人类信息与思想传播的重要方式,它受制于传播媒介的变化与影响,但网络的到来,并不能改变文学的根本属性。网络文学同以往文学的不同只在于它因为借助于网络,从...

 ※ 文学在消费时代的突围 (2011-12-17,636)

法国思想家波德里亚为我们揭开了消费社会神秘的面纱:“当代物品的‘真相’再也不在于它的用途,而在于指涉,它再也不被当作工具,而被当作符号来操纵”,“消费社会在这场最为壮美的机遇剧中,通过对物与生命如仪式般规定的破坏,...

 ※ “世界文学”的民族指向 (2011-12-17,708)

关于全球化、民族化与世界文学的理论探讨,实质上是中国学人对于这一关乎民族文学生存与命运的一次清醒的理论探索,这种探索让我们更为真切地看到,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迎来了一次良好的机遇。中国学者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与接...


1 从上个世纪初的1917年,当杜桑从一家水管装置用品公司买了一个瓷制男性小便器,把它命名为《泉》,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一个艺术展览会上,试图以雕塑作品进行展览开始,当代艺术就迈出了它神奇的步伐。时至今日...

谈到“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中坚力量之一的马尔库塞,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他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想,和他那最终走向审美之维的乌托邦激情,而马尔库塞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在他整个学术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却很少有人关注和了解。实...

 ※ 深情的诉说与理性的思考 (2011-11-16,743)

对于民族历史的回顾总是让人心情复杂而又心存快乐,而通过对文学记忆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回顾,就更给人留下一种亲切感和场景感。杜国景的《合作化小说中的乡村故事和国家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一书写得很扎实...

 ※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 (2008-7-25,2139)

通常,人们把网络文学分为三种:一是上网文学,二是网上文学,三是“超文本”文学。所谓上网文学即指传统文学作家的作品通过网络传播供人阅读;所谓网上文学则指直接在网上创作、发表和传播的文学;而“超文本”文学则是利用超文本...

“艺术形式”是艺术成其为艺术的东西,“艺术自律”以其建构出一个崭新的真实的王国而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与疏离。艺术形式、艺术自律与真理在艺术的统一体中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的完整内容。只要是艺...

 ※ 生态问题与“审美介入” (2009-2-9,1404)

[摘要]“审美介入”在这里的再次提出,是生态现状的必然要求和解救生态灾难的必然结果。当然,“审美介入”并不是抽象的,它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决定着人不能无视自然这一对象的生命存在,人...


“民族的”标准的提出,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对文学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必要守护,是对全球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切实尊重。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是推动文学接受与文学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要进行文学批评,就要有批...

 ※ 文学写作的理想之维 (2010-11-15,1361)

一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个已经被人们广为理解和认可的创作理念,在我国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考察当前的文艺创作,我们发现许多文学作品只是做到了前一半,即“源于生活”,而无法做到后...

14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1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