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下,“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四要素文学活动说已经成为了中西文论界特别是中国当代文论界解释文学现象通用的和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活动范式。但现代传媒语境的形成使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得以凸显,新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看到,包括语...
摘要:开展数字文学研究有利于当下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突破发展瓶颈,以实现新媒介时代赋予的学术使命。当下国内网络文学研究存在着研究对象小于新媒介文学实践、理论资源视野狭窄等问题。开展沿着网络文学研究接着说的数字文学研究,应首先把网络文学观念转变为...
媒介存在论 ——新媒介文艺研究的哲学基础 单小曦 摘 要: 建构媒介存在论的目的是为新媒介文艺研究奠定哲学基础。媒介存在论是相对于媒介认识论、媒介本体论而言的,以现代哲学存在论为依托的一种后形而上学媒介哲学思想。媒介哲学的相关讨论和传统本体...
目前,中国式“网络文学”的生产数量已经创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据可靠统计,截止2010年第二季度,上海盛大旗下的7家文学网站已经积累了660亿字的“原创网络文学”文本,而且每天有7400万字的新增量,日访问量超过了...
以家族生活描写实现整个民族历史叙事是中国当代家族小说的普遍追求。很显然,家族文学中的民族历史叙事属于典型的宏大叙事。具体言之,就是把一个家族的兴衰演变、日常生活或不同家族之间的权力争夺、恩怨情仇交织在整个民族的重大...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10CZW01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艺术生产力的多维构成与动态建构”(09YJC751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信息社会...
在数字新媒介的催动之下,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因媒介变革而兴起的文学样式——数字文学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与中国当代一般而言的“网络文学”不同,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西方的数字文学已经出现,并已突破了传统印刷文学惯...
严格说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建设是永远处于过程之中的,而文学生产实践的发展变化就是其不断完善调整的现实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全球资讯科技和数字新媒介的发展,一种不同于纸媒平面印刷文学的新文学形态应运...
在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由艾布拉姆斯草创、经刘若愚改造、为中国当代文论家大力倡导的文学活动“四要素”说早已深入人心,并已经成为了高校文学概论教材解释文学活动过程的普及性知识范本。该理论向我们展示的是由世界、作家...
伴随着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步伐,中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已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初创、1950年代的移植(苏化)、1960年代的探索、1980年代的繁荣和1990年代的深化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然而,其中还存...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已经取代“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成了当代中国文论中又一个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观念。这与钱中文、王元春、童庆炳等文论家们的大力倡导分不开。其中,童庆炳先生对于这一文学...
一 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从活动视角对文学现象进行整体观照和理论把握,就形成了文学活动理论。当某种文学活动理论在一个历史时期作为解释文学活动现实存在的高效模式(pattern)而获得了理论共同体普遍认可时,就...
揭示与阐明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实际存在状况,是目前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面临的首要课题,也是建构符合现实文化语境要求的文论话语的前提和基础。对此,笔者曾提出了如下看法:在今天的电子传媒时代,“西方19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
稍作分析就不难看到,近年来文论界激烈讨论的学术热点(文学终结论、图像转向说、日常生活审美化、对文艺学学科的反思等)最终都聚焦到了一个前提性问题:如何认识电子传媒时代文学存在的现实状况。详细阅读相关论文之后笔者遗憾地...
在今天的数字媒介文化语境中,一种不同于传统纸媒文学的新兴文学形态——数字文学在迅速崛起。当代文艺学要获得与时俱进的品格必须“越界”和“扩容”,但不是把各种流行文化、日常审美形态、泛艺术统统纳入文艺学研究范围,使文艺...
本文的自主性文学场相当于法国学者布迪厄所说的“高度自主的文学场”,即19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中以“为艺术而艺术”原则进行的“纯文学”生产在场运作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学生产场。不同之处在于,本文的自主性文学场在存在时间和...
[作者简介] 单小曦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文学活动是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文学理论研究往往通过建构文学活动模式达到对文学活动事实的理论把握。当...
如同托马斯·哈代之于威塞克斯、贾平凹之于商州、莫言之于高密东北乡,广西作家龚桂华也找到了一个讲述系列故事的独特载体——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桂北农村。近年来,龚桂华精心发掘着这片给他滋养和灵感的神奇土地,把这里的世事沧桑...
目前,如何提高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创作质量或生产水平已经成为网络文学批评界讨论的焦点之一。我认为,从技术化导向人文性与文学性,充分挖掘数字技术为文学提供的可能,以技术化道路开拓文学的审美空间、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
文学传播中的价值创造和文学接受中的价值实现,是继文学价值初始创造之后文学价值生成的两个重要环节。文学传播不仅仅是对文学价值的简单传递,更是传播者依托各级媒介对文学形式价值和内容价值的二度创造活动。文...
毋庸置疑,当前文艺学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意义重大,它可能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重要契机。中国当代主流文论话语一直是本质论理论范式与研究模式。新世纪开始一批中青年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