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名家专栏]崔卫平评论集
文章数:63 浏览:1339 今日:2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崔卫平评论集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评论家崔卫平专栏。汇集崔卫平撰写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 小叙事,大史诗 (2012-8-20,310)

2012年6月第15届纽约布鲁克林电影节上,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老狗》获得最佳影片奖。最近我与朋友们一道观看这部影片,它体现了中国独立电影新近的成果。 万玛才旦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2002年进入电影学院学习之前,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藏族作家。...

 ※ 歧义之“花” (2012-7-25,337)

试图在精神与肉体之间寻找最短距离,使得这部影片充满了歧义 近日,在北京798内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的娄烨电影回顾展,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2007年,娄烨因影片《颐和园》被罚禁拍五年,在国内不能拍片。回顾展中,放映了娄烨在法国完成的影片《花》...

我们家看电影有许多规矩。选好一部片子之后,中途不能反悔,不能撤掉这部电影重新换上另一部片子。聊天、吃瓜子、打电话,这些事情都不允许,上厕所要提前安排好。一切都像在电影院里发生的那样。理由是:电影是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的,如果看漏了某些部分,就...

 ※ 如何去看纪录片 (2012-3-23,283)

前几天邀请几位初相识的朋友观看纪录片,很快发现自己有些唐突了。这是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的纪录片,业内评价颇高。也许这几位朋友没有见过如此粗糙的影像——构图不规整,光线不充分,镜头摇晃不稳,没有解说词和音乐。他们喊着“受不了了”,要求关掉...

 ※ 阿普的世界 (2011-12-14,599)

最近,在北京、上海、广州同时推出的印度电影展——“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一共放映30多部印度独立电影,其范围包括纪录片、剧情片到实验影像,其阵容之强大、影片主题之多元活跃,令人刮目相看。这让我很想趁机谈谈一位伟大的印度导演萨蒂亚...

 ※ 村民影像与社区影像 (2009-4-7,449)

2009年3月20日至27日,第四届“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在云南图书馆内举行,四个展厅同时上映不同的影片。这个两年一度的影像展,为当今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纪录片影像展示平台。这届影展不仅汇聚了两年之内纪录片作者们的最新成果,而且还特别提供“村...


 ※ 乱花迷眼的文化现代性 (2012-12-21,1151)

一 一个人有其出生、成长、到老年到死亡的过程,这是一件线性的、无可逆转的事情。拿这个眼光来看待历史,觉得历史同样也是一个朝向前方、不可回车的过程,却只是不太久远的事情,是在“现代性”(modernity)这个概念被构筑出来之后。这个词被热烈...

 ※ 长夜读诗 (2012-2-18,2098)

这里出现的五首诗中所包含的孤独、失败、道德上的焦虑、拒绝遗忘及被迫沉默的主题,都与理解我们自身的处境有关。——题记 《夜间一场十分悲哀的对话》 安娜·申切斯卡[波兰]“你肯定有很多情人。”“我知道,...

 ※ 赫伯特:站在现实和虚构之间 (2012-2-18,2041)

与齐别根纽·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1924—1998)所享有的声望相比,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少得不成比例。一个当代最富有创造力的诗人,从战争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持续写作大半个世纪之久,目击了上个世纪...

 ※ 知识分子和生活 (2012-2-17,530)

知识分子是那些愿意做自己的事情的人,他既然有头脑他就不会强迫自己,只是因为他手上的工作十分具有吸引力,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有些细节不够完善,有些环节还需要把它们找出来,因此他心驰神往,欲罢不能、欲罢不忍,觉得如果离去...

 ※ 站在失败者这一边 (2012-2-17,1432)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诗人米沃什在他的《被禁锢的头脑》(19 51年)一书中,曾以一种出奇的冷静谈到他自己上中学和大学的小城,那是一个令 历史和地理老师头疼的地方:在近五十年内,她依次属于不同的国家...

现在回到电影 郑洞天老师在发言中提到贾樟柯的这部《世界》,对导演本人来说,经历了从“体制外”进到“体制内”、从“低成本”到“高成本”的转变。这个过程是不只一个年轻导演正在经历的,非常值得注意。郑老师还提到他们...


 ※ 女性和哲学 (2006-7-7,998)

此文为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日”(2004年11月18日)之“女性和哲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一、我们小小的传统 谈论“哲学和女性”,不可避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女性这个性别是否适合哲学的活动?通常流行着这...

 ※ 女性写作 (2006-7-6,729)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与其说是女性写作,不如说是写作女性。女性写作和写作女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女性写作是以女性的视角看问题,以女性的眼光看世界,并且基本上都是从女性的经验出发。而写作女性更多的涉及到的是一小...

 ※ 理想主义者的毁灭 (2011-6-30,1623)

一 “没有护照,只有徒步穿越比利牛斯山脉,靴子烂成了几瓣,脚暴露在外面”,一位年轻女孩正在展读刚刚去世的爷爷的旧书信,这封信写于1936年秋天,主人公从英国奔赴西班牙。当他坐上开往...

 ※ 岁末想起了一个人 (2006-7-15,1202)

在我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时,不知为什么始终想起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一个人,即卢雪松停课事件中的所谓“告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之内,这件事情的具体脉络并没有与卢雪松本人正式见面,她知道自己是被“告发”的,但是如何...

几乎所有的女权主义者都约好了似的,对汉娜·阿伦特保持沉默。这位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女性,并没有进入同样以政治目标为己任的女权主义视野。这当然首先是因为阿伦特在公共活动(公共言论)中从来不以自己的...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这个概念获得如此大的影响,可见它道出了某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一个国家来说,一般&ldqu...


 ※ 宽广的法律和道德秩序 (2007-1-21,1526)

《纽伦堡审判》是一部拍摄于1961年的美国影片,导演斯坦利·克莱默,是一位独立制片出身的美国重要导演,另外还拍摄过《推销员之死》、《正午》等,被视为电影中的社会学派,曾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扮演被告律...

 ※ 我们时代的精神贫困 (2007-1-21,1136)

片名:喧嚣的尘土 导演/摄影:黄文海 片长:110分钟 片名:活着一分种,快乐六十秒 导演/摄影:张战庆 片长:85分钟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底层”,主要是一个“经济的”和“物质的”概念,首先是指那...

 ※ 善是难以通约的,恶也是 (2007-1-21,1074)

片名:芳香之旅 导演:章家瑞 主演:范伟张静初 片长:114分钟 片名:红色雪 导演:彭韬 主演:王虹 李光夏 宫辉 片长:90分钟 2006年2月14日情人节那一天,北京影院上映了章家瑞导演的影片...

 ※ 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吗 (2007-1-19,1405)

原编者按:本版去年年底用了连续三期的版面讨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吗”这一主题,在读者中引发巨大回响。这并非因为所论一定正确,事实上,几篇文章或补充或发新意,或批评或纠正辩驳。我们揣度,原因或许是这一文化性主题围绕...

 ※ 时代精神生活的某个说明 (2006-12-24,1007)

今年因为《疯狂的石头》令人刮目相看的年轻导演宁浩,早在几年前已经充分显示了他的实力。2003年拍摄的《香火》,一个人身兼导演、编剧和摄影,迄今他自谦地将它当作“学生作业”,但其中体现的视野和手法,完全是一部可圈可点...

大片等于大的形象工程片?巩俐扮演的皇后甫一出场,浓妆艳抹,酥胸袒露,高高的发髻,华贵的服饰,立即令人联想到这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形象工程”?浓重的装扮之下,演员本身特有的精神气质荡然无存,人们看到的只是附...


 ※ 录影力量 (2006-12-10,2355)

香港民间摄影团体'録影力量'成立于1989年。最初的动因是'有一群人希望在主流媒体之外做一些事';相对于'大众传媒',将自己的定位在于'小众传媒'。其领军人物郑智雄自八十年代中期便和不同的社会团体合作,拍过一些工运...

 ※ 中国电影中的文革叙事 (2006-12-3,3960)

这个题目涉及中国电影中对于文化革命的理解和表述。这些理解及表述同时体现在文革时期(1966-1976)制作的那些影片中,如《春苗》、《战洪图》等。本文将视野限制在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的中国电影,主要是有关知青生活...

《夜宴》是康复病人 《英雄》、《十面埋伏》与《无极》在观众心目中已经留下了某些阴影,而《夜宴》在尽最大可能驱除人们对于之前几部古装商业片已经产生的成见。同样是森严的宫廷、悬挂的帐幔、晃动的蜡烛、阴谋与爱情、人...

观点提要 影片的开头陈红扮演的'满神'向张柏芝扮演的倾城交代她的命运:她将获得一切,但是得不到真爱。从叙事的角度来看,如果这是一个起因,那么最终结局如何?倾城是否以及如何反抗加在她身上的这种命运?而如果这是一...

 ※ 有感于赵刚批龙应台 (2006-7-16,2632)

赵刚先生的大作《和解的壁垒:评龙应台的“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他自己的解释是因为徐进钰先生“身体违和,因恐耽误出刊,而嘱本人代为撰写编按”,也就是说,这篇东西是以“台湾社会研究季刊”某期的“编按...

 ※ 通过思考追求道德生活 (2006-3-20,2337)

特别行动小组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的阿利沃斯区,住着美丽的姑娘罗泽·赫尔曼,十八岁的女孩令许多小伙子一见动心。在她众多追求者中,有一个来自德国的小伙子尼克。为了博得姑娘的芳心,尼克禁不住炫耀自...


 ※ 承担做不同的犹太人 (2006-3-20,2052)

朱学勤先生在《为什么生活在表层》一文中,提醒人们注意除了一般所说的伯林的三大背景(犹太、俄罗斯、英国)之外,还有他的德语背景--他小时候所居住的里嘉地区通行的是德语。由此他想到了汉娜·阿伦特,将他们并列起来--同为...

 ※ 战争引发的人性思考 (2009-5-11,1485)

一 《南京!南京!》采用了一个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他身为1937年底入侵南京的日本军队一员,目睹大屠杀的残酷之后感到难以承受,最后放走了两名被俘的中国人,拔枪自杀。这被解释为他人性的表现。“我们能不能把日本人当人...

 ※ 如何表现底层人民 (2007-2-27,764)

“底层人民并不更恶,也并不更善;并不更缺乏活力,也不见得更加拥有活力,实际上他们就同我们差不多。” 王全安即将赴柏林电影节的新作《图雅的婚事》,起源于报纸上登载的一个“嫁夫养夫”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几乎都...

 ※ 人性的,太过人性的 (2007-12-10,820)

龙应台在文章中谈到了《色·戒》中易先生的原型,称自己在德国翻阅文献时发现这位丁默邨并非纯粹的汉奸云云。但是她没有提及自己是否有兴趣翻阅过那位女特工的原型郑苹如的资料,那么至少会发现这位郑苹如并不是家境贫寒、未涉世事...

 ※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2007-12-21,1001)

一、看不出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 由于韩国人的加入,《集结号》有着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战争场面。将来如果没有韩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就更好了。这部影片值得称道的还有非常恰当地运用演员,没有用那些大明星,这是它不同...

叙事与时代 晶报:很多读者都特别喜欢您这本文集的书名和切入点——“我们时代的叙事”,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话题。做电影记者这几年,深觉当代中国电影的叙事与“我们时代”日渐脱离,存在较大的阻隔和障碍。崔卫平:有...


 ※ 人性中的荒野 (2009-9-3,1318)

一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影片《现代启示录》,一方面为其紧张残酷的战争场面、强烈的音响效果所震撼,另一方面也看得疑疑惑惑,觉得丛林中的那个恐怖的统治者(马龙·白兰度饰演),是那样怪异、生冷,怎么一个现代人就落到了丛林...

 ※ 变乱之歌 (2009-8-22,840)

暑假使得我蛰居乡下,集中精力思考一些问题,写出平时想写而无暇完成的文章,上篇《天使的倾斜》便是。针对其中的观点,有读者斯鹤来信说:“为什么我们身上的自然品德,比如善良、同情,是最为美好的东西,却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暴力...

 ※ 你一定要知道狄德罗 (2009-10-31,2302)

一 有一本小书,译成中文区区100来页,曾经在两对伟大的心灵之间传递、撞击,见证了他们的卓越眼光和友谊。这就是法国启蒙时代作家狄德罗(1713—1784年)的小说《拉摩的侄儿》。该书几易其稿,但是作者生前并没...

 ※ 电影与主流价值 (2010-2-1,1204)

为了《阿凡达》,这几天的记者采访比较集中。因为发表过“大片中的价值”等议论,所以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方面。现根据作答内容,将它们整理出来,是希望不要再在电话里当“复读机”。电影是个梦,不是二人转 问:电影有...

 ※ 人既有尊严与爱,又邪恶 (2011-12-20,1428)

2008年出品的两部有关纳粹德国的影片《朗读者》与《浪潮》,体现了战后德国两代人对于纳粹灾难的反思,非常值得一看。在《朗读者》中扮演女主角的演员凯特·温斯莱特,因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

任意的和高度控制的 对于这部影片的粗粗一瞥,便会得出这样的印象:它并不打算按照一般所说生活的逻辑来进行。比如那个开头,姨妈去火车站接外甥,她夸张的大声喊叫将一位老先生吓倒在地,这个细节并没有因此而延伸下去,跌倒在...


以张爱玲小说改编的李安电影《色·戒》,提供了一个投敌者的生活情境,它为人们如此不熟悉,接受起来也如此缺少思想准备。多年前人们在银幕上熟悉的这类人物,通常是脸谱化概念化的。1978年张爱玲在台北《中国时报·人间》上,...

 ※ 《集结号》的叙事 (2011-12-20,1205)

比起竞相栽跟头的华丽大片来,《集结号》提供了迥然不同的影像,在朝向观众期待的方向上,往前迈了一大步。但是它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今天的观众,尤其是走进电影院的年轻观众,仍然是一个问题。笔者试图通过一些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指...

 ※ 张爱玲出的难题 (2011-12-20,904)

主题先行 李安对于张爱玲的无限敬意,体现在他对于张爱玲的体谅理解上面。当李安说这是张爱玲的“忏悔之作”,其中张“明写易先生,暗写胡兰成,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是非常精准的。小说虽然只有区区28页,但是张爱玲声称...

 ※ 《集结号》Kitsch的美学 (2011-12-20,954)

我著文谈过《集结号》的叙事,现在来谈谈它的美学。而认识这种美学的性质需要事先做一些功课,做功课有一些难度,但不是特别难。有一个词始终没有流行开来,尽管与这个词关系紧密的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小资先锋”读物,可见...

 ※ 欲望,只有欲望了 (2011-12-20,971)

康复病人 最先传出记者在点映会上的笑声,在普通观众席上也偶有体现,这表明我们的影院有了一批成熟和有经验的观众,不能想象和要求观众仅仅是一张白纸,只待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针对《夜宴》的经验,既包括葛优此前的表演给人...

《爱情的牙齿》:很少有中国电影表现了这样一个人性空间,过去历史遗留下来的破坏性力量,通过 痛苦的自我承担,终于在自己内部加以消化。《东京审判》:眼光仍然停留在上世纪40年代末这场审判的发生期间,表现了那样一种毫...


59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2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
最新推荐文章
 ※ 不好意思,暂时没有添加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