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曾写过一首有关法国天才诗人、通灵者兰波的短诗,题目叫《诗歌烈士》。而当我们谈论海子,我们有理由用对兰波的敬意来称呼海子自己。说海子是一个“诗歌烈士”,这当然跟他年轻的死亡,跟他选择的死亡方式有关,因为那次死亡对...
既然聂广友将他的诗集题作《游园集》,就会有读者乐于打起游园的精神,“入游园的深处”(——他的《游园》一诗便以这一行了结)。“人生就如同一次游园”,诗人把这句话写进诗集后记,意在标志“园”的惟一无二,提示“游”的无可...
◎一排浪 01.需要一行诗,一个词,甚至只需要一个声音,去重新落实悬浮的世界。02.声音存在于耳中……较好的说法是声音无非耳朵的产物。03.期待一个声音,时光里我的基本姿态。04.声音的魅惑力:我迅速...
随笔是诗人的衣装。尽管马雅可夫斯基显然站在诗人的立场上说过“世界上最漂亮的衣装是人的肌肤”这样的漂亮话,可是以分行的句子袒露身心、日光浴胴体或纹刺和彩绘自我的那些人,却还是会时不时坐下来用另一副笔墨写点儿随笔。写随...
谈起写作者的描写功力,总有人愿以“栩栩如生”夸赞之,意谓那文章语句会有一种形象的自得欣然,似欲从纸面跃出,迈进现实。中国人的这种说法,实在比希腊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更多传奇性,更加不可思议。从石头里挣脱,变作一具血肉之...
围绕某地方景点处所编辑诗话,猜想起来,跟西湖相关的会最丰满。尝见一书目单上列有《西湖诗词新话》,心知当然就还有旧话。只是时到今日,旧话新话都未觅得,还是无法于用时不用时从架上抽取。不过有一则那些新话旧话里肯定没有收...
出杭州东北向约180公里,便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夹黄浦江和苏州河峙立,吴淞口内外巨轮往还,陆海空阔。跟西湖之水晴光雨色的闲静安逸截然不同,二小时车程以外,是河海江洋的滔滔浊浪,为上海带来疾疾催迫的拍岸涛声。要是诗人们...
费尔南多·佩索阿想象或论说过一种头脑里的旅行:“这种长旅指向我还不知道的国家,或者指向纯属虚构和不可能存在的国家。”他把出发时的情境规定在“黄昏降临的融融暮色里……”,并且其履痕是从梦中升起的韵律开始的。这不免让人...
当有人向我转述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言及“东方”如何以一个他者形象被“西方”生产出来的时候,我会(并非不恰当地)想到,“古代/旧时代”作为一个时间里的他者形象,一个文化旧梦,又是怎么被“现代”生产出来的?十几年前,...
七十年代开头的年份,我十一、二岁,有一阵让魔术彻底迷住了。当时我母亲从戏台上下来,被赶进上海一座大剧场的总机房里,闷闷不乐地接插几十门内线电话。我就读的小学校每天下午都不上课(这让我想起来就感觉快意),为我准备了体...
保罗·瓦莱里不厌其烦,在《文艺杂谈》里反复申说着一种愿望。这种愿望是诗人的心事,其表达却常常借助对音乐的议论,口气是羡慕甚或妒嫉的。在题作《论诗》的演讲里他说道:“音乐家何其幸运!音乐艺术的发展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这三本书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杨炼作品系列:《大海停止之处》(1982—1997诗歌卷)、《鬼话·智力的空间》(1982—1997散文·文论卷)和《幸福鬼魂手记》(1998—2002诗歌·散文·文论)。前两本书初版...
这篇随笔写于1997夏天上海一幢与世隔绝的建筑物里。华莱士·史蒂文斯《弹蓝吉他者》(The Men with the Blue Guitar)的题意和中心形象,来源于毕加索1903年(画家正处身其所谓的蓝色时期)绘...
我把博尔赫斯的《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特蒂乌斯》看作文学翻译的寓言,大概是基于这样的尴尬:尽管我一向有着对“外国文学”的阅读热情,其实却不具备接触它们的起码条件。我不通外语,无能越出汉语的长城。如此,我能够认知...
布罗茨基在论述曼杰斯塔姆的一篇文章中说:“‘诗人之死’,这几个字听起来总是比“诗人之生’这几个字更为具体。”因为,“生命”和“诗人”几乎是同义词(或许也同样模糊不清),“而 ‘死亡’——即使作为一个词——...
在以“精确”为题的那篇讲稿里,卡尔维诺写道,“文学创作的形式选择与对某个宇宙学模式的渴求(要不就是对一个总体的神话学框架的渴求)之间这一纽带,甚至存在于那些不明白宣称这种渴求的作者那里”。而他本人,显然明确地宣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