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名家专栏]曾卓评论集
文章数:89 浏览:1535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曾卓评论集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评论家曾卓专栏。汇集曾卓撰写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 诗人的两翼 (2011-11-6,1814)

诗人的两翼 诗人应该有两翼:一翼紧紧依傍着大地,一翼高高地伸向天空。诗人凭着这两翼在生活的国土、也在艺术的国土上飞翔。诗人是大地之子。他常常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大地。诗人是在现实中成长并得到锻炼的。他热烈地拥抱生...

 ※ 和大学生谈诗(一) (2011-11-6,1715)

和大学生谈诗(一)一个大学的诗社送了一批诗稿来让我看。后来诗社又来了三位同学和我谈了一次话,下面是部分谈话记录的整理稿。记录整理者是杨隽。可惜的是,我的话记得多,同学们的话记得少,其实我们的交谈是很热烈的。...

 ※ 和大学生谈诗(二) (2011-11-6,1069)

和大学生谈诗(二)问: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灵感写诗的?答:我写诗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很快地写成一首诗。看到某种东西,很快地就引起一种联想。这种情况在我比较少。往往是有些情绪在心里萌发后,看见外界的某种...

 ※ 回答关于诗的几个问题 (2011-11-6,1802)

回答关于诗的几个问题 问: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旁人记述过你的一句话:你认为一首能激起你写诗的欲望的诗就是好的诗,这句话有点意思,你愿稍加以解释吗?答:是的,我说过这句话。其实,不仅是诗,任何好的艺术作品,总会...

 ※ 读《胡风论诗》札记 (2011-11-6,2097)

读《胡风论诗》札记 一 在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当中(专门研究诗的理论家除外),胡风同志写的有关诗的文章是最多的。这可能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而且,他从事文学活动最活跃的年代,是从全民抗战前夕到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时...

 ※ 为诗一呼 (2011-11-6,688)

为诗一呼 我们有幸生活于社会主义历史的新时期,生活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应该也是诗的时代: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辉煌的诗篇,而且它蕴藏着无数诗的矿石,为诗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巴金同志在大会的开幕词中表示,渴...


绿原和他的诗 ——读《人之诗》 一 我面前放着绿原的两本诗集:《人之诗》正续编。这不是他间他的主要诗作。三年前,当他着手编这两本诗集时,来信这样说起了自己的心情:日前翻了一下旧作,实在惭愧。时间是凶恶的鼠...

我是果林一条河潺潺地在树影间飘过 飘着清新,飘着芬芳,飘着甜蜜,飘着一段段花开花落的生活…… 这是傅天琳的第一本诗集《绿色的音符》代序中的一段。她是唱着带有浓郁的果园气息的歌走向诗坛的。她写了许多赞美果...

 ※ 黎明的呼唤 (2011-11-6,1121)

黎明的呼唤 翻读着由圣野、曹辛之、鲁兵编选的诗集《黎明的呼唤》,我走入了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对于经历过那一时期生活的人,那是一个不容易忘却的时代。我有些激动,引起许多回忆,也引起一些关于诗的感想。这本选集中...

对两位亡友的纪念 郑思的诗集《风暴》 读着郑思的这一本诗稿,我想到了另一本他的诗稿,那是他在一九五四年冬或一九五五年春交给我的,并说:“写了这么多年诗,自己满意的实在不多。挑出了这么一些,希望你认真看看,提提意见...

生命的足印 ——邱晓崧诗集《雪之家》序 多,主要是信函联系,其间又有二十多年完全断绝了音讯,然而,他是我的至交中的一个。1943年,他和荒弩同志在昆明编《枫林文艺》,来信约稿——不是泛泛的几句客气话,信写得很...

我感谢他的信任。读了他的诗,的确也情不自禁地想谈一点感受。他的祖籍是中国福建莆田。他本人则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现为马来西亚公民。读他的诗,我却感到极为亲切,感情上很自然地就与他的心贴近。诗当然植根于诗人生...


 ※ 《天风诗草》前言 (2011-11-6,733)

《天风诗草》前言 天风同志于1991年3月下旬因突发心脏病住进医院。后他得知自己的病情严重,乃约我和秦敢同志去,当着他的妻子和子女的面,向我们托咐几件后事,其中的一项就是让我整理他的诗稿。4月25日他去京求医,没...

一个老诗人的回忆 ——木斧《写诗杂记》序 本书为“回忆式的诗论”。使我感兴趣的首先是那些回忆,其中读到了我也认识的一些友人,而我也从中了解了木斧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我和他可以说是神交已久。解放前,伍禾在编《...

英烈们生命的呼唤 ——《理想情操之歌》代序 其中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真挚的爱,对反动黑暗势力的强烈的恨;做人的高尚的情操;在斗争中的英雄气魄;为理想献身的凛然精神……。同时,这也是开放在中国现代革命史...

在爱的长河中 ——《历代爱情诗词选》序 情。爱情的歌是一支古老的歌,而它又永远是一支新的歌。只要人存在,爱情的歌就不会绝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关睢》就是表达一个青年对一个采荇姑娘的思慕之情。...

走进奇妙的王国 ——《绿色的旋律》序 诗集的题目是《绿色的旋律》,作者将读者带入到植物的王国中,同时也是将读者带入到科学的王国中。这是一本科学诗。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看到树,树在我们生活中不算是什么希罕的东西。但...

 ※ 《梦游的歌手》序 (2011-11-6,883)

《梦游的歌手》序 近两年来,陈应松同志以丰产的中短篇小说惊动了读者。五、六年前我们初结交时,他给我看的原稿却是一束诗。他是通过诗的道路走向文坛的。这一本诗集中的作品,就大都写于那一时期。他的小说,有其独特...


 ※ 题《爱之旅》 (2011-11-6,526)

题《爱之旅》 这不是淡雅的风俗画,不是悠扬的笛声,不是绿窗前的小夜曲,不是独自沉思的喃喃低语……而是从生活的旷野上响起的激昂的歌声。作者说:“我不愿总是那么徐缓地吐纳,我喜爱急骤的肺叶运动。”他满怀激情地歌唱...

 ※ 伦蒙的苦恼和喜悦 (2011-11-6,866)

伦蒙的苦恼和喜悦 屠格涅夫在他的著名的长篇《贵族之家》里,描写了一个音乐家创作的三种情况。一个流落在俄国的德国音乐家伦蒙,他善良,诚实,有着非凡的品质,也有着相当高深的艺术修养。然而,多年漂泊的生活和不幸的遭...

 ※ 诗的真和美 (2011-11-6,454)

诗的真和美 屠格涅夫在一篇纪念普希金的文章中,说到法国作家梅里美几乎敢当着维克多·雨果的面,直截了当地把普希金称为时代的最伟大的诗人。他对屠格涅夫说:“在普希金那儿,诗歌好像自然而然从冷静的散文中吐出灿烂的花朵。...

 ※ 释三句话 (2011-11-6,518)

释三句话 题材摆在人人面前 主题只有少数人知道 如何表现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一个爱好诗歌的青年的纪念册上,看到了他抄录下来的这样三句话。据说那是外国某一位诗人的话,我觉得很有一点意思。第一句话是容易理解的...

 ※ 一与一千 (2011-11-6,441)

一与一千 法国诗人缪塞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只写一首诗让人读一千遍,不愿写一千首诗让人只读一遍。他强调的是诗的质量:要写出人们愿意反复吟诵的诗,而不是淡而无味,只读了一遍就不愿再读的诗。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 法与无法 (2011-11-6,472)

法与无法 明人曾顺之说:“法寓于无法之中。”而法国的罗丹也说过:“最纯粹的杰作是这样的,不表现什么的形式、线条和色彩再也找不到了,一切都融化为思想与灵魂。” 这两者的涵义是相通的。艺术需要精思,需要锤炼,而...


 ※ 《用什么写作?》 (2011-11-6,488)

《用什么写作?》 《用什么写作?》看来,这是一篇谈写作理论的题目。但不是。是一首诗,一首儿童诗。那么,这是通过诗的形式,告诉儿童如何写作?是的。但在诗里,却是一个儿童对他父亲说应该用什么写作。诗作者是西德诗人...

 ※ 诗与说理 (2011-11-6,736)

诗与说理 梁宗岱先生在《诗与真》集中《说“逝者如斯夫”》一文里,举了两句话来作为诗与说理的不同的例子。一句话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来多士的:“我们不能在同一的河流入...

 ※ 必须心中有光 (2011-11-6,477)

必须心中有光 ××同志:你说你对我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中的一段话感到兴趣,希望我能加以解释。那么,我就来稍说几句吧——的确只能稍说几句,因为,如果引伸开去,就必然要接触到诗,或者可以说,接触到文艺上的几个根本...

 ※ 诗·诗的敌人 (2011-11-6,469)

诗·诗的敌人 谈到美国诗人庞德时,人们往往都要提到他的《在一个地铁车站》。我觉得用那说明意象的诗的特点是有力的:用那说明他对写诗的严谨的态度,也是很好的例子。那首诗的初稿是三十行,半年后改写为十五行,一年后又压缩...

 ※ 解诗之难 (2011-11-6,733)

解诗之难 且抄一首小诗在这里: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这首题名《断章》的诗,写于1935年10月。几十年来,在不少论诗的文章中谈到它,...

 ※ 谈诗随笔 天蓝的两首短诗 (2011-11-6,743)

谈诗随笔 天蓝的两首短诗 天蓝同志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诗人。前两年去世了,生前他遭受了二十多年的厄运,死后也很寂寞。我只看到了两篇纪念他的文章,他的诗作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天蓝诗选》只收了十九首诗,是已出...


 ※ 读路翎的几首诗 (2011-11-6,877)

读路翎的几首诗 路翎从年轻时开始他的文学事业起,就是以小说闻名于世的(虽然后来他也写剧本、评论)。然而,有的评论家也称他为“青年诗人”。这当然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的:他的某些小说是达到了诗的高度。譬如长篇小说《财主...

 ※ 一个深夜的记忆 (2011-11-6,1113)

一个深夜的记忆 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

 ※ 蕾 邹荻帆 (2011-11-6,2070)

蕾 邹荻帆 一股蕴藏的爱 一坛原封的酒 一个未完成的理想 一颗正待燃烧的心 这首小诗是对花蕾的赞歌。这里的花蕾又是年轻人的象征,因而,它也是对年轻人的赞歌。或者说,是通过花蕾去赞美了年轻人。一朵小小的...

 ※ 航海 (2011-11-6,615)

航海 绿原 像航海。你的恨,你的风暴,你的爱,你的云彩。这首小诗,只有四行,二十个字,但展开了一个宽阔的境界。将生活当作海洋,这比喻是用得比较普遍的。而将风暴来形容人的恨,将云彩来形容人...

 ※ 青的谷 (2011-11-6,980)

青的谷 近几年来,我们湖北出现了一批新的年轻的诗作者,他们的作品出现在本省的各报刊上,也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某些报刊上。我们的诗歌队伍正在不断地壮大,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我没有可能广泛地阅读他们的作品。就所读到的...

 ※ 从鸽子的翅翼到鹰的翅翼 (2011-11-6,701)

从鸽子的翅翼到鹰的翅翼 四年前,我收到一本青年作者的诗稿。那些诗是稚嫩的,然而却以它的朴素与清新吸引了我。我给作者回了封信,这样我们便开始了交往。如今他的诗陆续出现在全国的报刊上。这个作者是徐鲁。我和徐鲁见面...


 ※ 纯真的心,纯真的诗 (2011-11-6,692)

纯真的心,纯真的诗 除夕夜,落着大雪。街上的行人已很稀少了。那些高楼大厦的窗口都辉耀着明亮的灯光,不时传出欢乐的笑声和喧哗。然而,有一个卖火柴的女孩却蜷缩在高墙角下。她又累又冷又饿,只好划几根火柴来温暖自己的...

第一本是《绿叶上的小诗》,在青少年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受到了文艺界的注意。今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印行了她的第二本诗集《快乐的小星》。就我所知,在我国新诗史上,这样年轻就有诗集出版,她是第一个。这个刚满十四...

 ※ 田野和海 (2011-11-6,761)

田野和海 田野兄近10年来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了好几本散文集,深受读者的欢迎;有一本散文集在全国获奖。而他原来是写诗的,是一位诗人。最近,他出版了诗集《一个人和他的海》,集中收了45首诗。前30首写于1946—1...

 ※ 《诗美学》片谈 (2011-11-6,597)

《诗美学》片谈 李元洛同志的五十万言的《诗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中,第一句话是:“古往今来,怀着热切心情去朝拜诗的殿堂的人何止千万……”他所指的是诗的作者,同样也可以将这句话用之于诗的研究者。英...

 ※ 《恶之花》印象 (2011-11-6,460)

《恶之花》印象 不仅这本诗集,写出这本诗集的诗人,也可以说是“恶之花”——病态的花。在世界文学史上,很少有人如波特莱尔引起了这样激烈的争论,在评价上有这样大的差距了。波特莱尔也的确具有复杂的性格。从幼小时...

在人生中追求艺术 ——给王家新的一封信 家新:一年多以前,我就想写一点对于你的诗的读后感,却一直没有写出来。不是没有动手,而是我对自己的某些感觉没有把握,因而多次执笔都没有能够完篇,留下一叠废稿在那里。一方面...


 ※ 《诗人的两翼》后记 (2011-11-6,469)

《诗人的两翼》后记 收集在这本小册子中的长短不一、风格不同的文字,不能算诗话,也谈不上是诗论,都只是关涉到诗的散文而已。这当中,有的是读了旁人的诗后的一点感受;有的联系到自己的生活道路谈到了自己学习写诗的一点...

往事与未来 ——读梅志的《往事如烟》 (在《文汇月刊》上连载时,题名是《胡风传》)。写的是1965年夏到1966年春节这大半年的时光。时间不长。但那连接着过去的十年:胡风和梅志是1955年夏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捕...

 ※ 一个人和他的海 (2011-11-6,1346)

一个人和他的海 我面前放着两本散文集:《海行记》和《挂在树梢上的风筝》。作者田野,也是一位诗人。——我想来谈谈这两本书,也谈谈这个人。在一本前不久出版的当代抒情诗选中,选了田野的诗。在作者简介中说他是“台湾诗...

“石头”的见证 ——读《血色黄昏》 侠客作封面的言情、武侠小说摆在一起。新文艺书籍是很难挤进这个行列的,可见它是一本畅销书。看看印数,果然有30多万,这在当前新文艺书籍中,是极难得的数字。另外,我从一则报道中,知...

 ※ 海的梦 (2011-11-6,2339)

海的梦 可以将王蒙的短篇小说《海的梦》称作是诗。他说:“《海的梦》写的是情绪的意境。”这本身就是诗的表现方法,而且它的确达到了诗的高度。我读完以后,有一点喜悦,有一点激动,有一点遐想…… 我喜欢《海的梦》也许还...

 ※ 更高地飞吧 (2011-11-6,1148)

更高地飞吧 沈虹光是武汉地区较受注意的女青年作家中的一个。她发表在《芳草》今年第五期上的《“美人儿”》是她创作历程中的——我的看法是如此——一个新的标志。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和主要人物,有些不同的看法。这并不奇...


89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2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
最新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