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名家专栏]纳张元评论集
文章数:17 浏览:911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纳张元评论集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评论家纳张元专栏。汇集纳张元撰写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5-5-8,212)

静卧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眼前是微黄的灯光,与明月隔窗而望,在遥远深邃的星空下,我捧读和克纯的诗集《丽江低语》。李贽曾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在我看来,和克纯就是一个守着“最初一念之本心”的人。他的诗歌是童心流溢而出时...

 ※ 写活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重心 (2014-2-28,350)

近些年来,有的作家受西方文学影响,尝试写无情节、无人物小说,增加了小说阅读的难度。但是,我还是认为小说的人物很重要,人物形象既是小说作者刻意创造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解读小说的一把“钥匙”。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无论情节的...

夏天敏长篇小说《极地边城》以昭通解放前一段历史为故事背景,围绕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达官显宦之家的大小姐——云霓情感生活的波澜起伏和人生命运的坎坷曲折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边城女神”云霓、“白衣天使”玛丽·朱丽叶、留法植物学专家胡镜涟、国民...

 ※ 边地守望与文学书写 (2012-12-2,618)

滚滚滔滔的澜沧江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在澜沧江畔,蕴藏着中原地区罕见的边境传奇与民风异俗。回族作家王毅是位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作家,他刚出版的小说集《南瓦河水静静流》,运用清新硬朗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5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构思精巧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邃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

 ※ 诗歌生态的新突围 (2012-7-16,1263)

在当代文学长河中,诗歌是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作家人生的一个主要症候,见证文学的发展,诉说社会文化的风雨兼程。自胡适倡导五四白话新诗伊始到1980年代,诗歌一直是文学的主流文体之一。1989年海子自杀拉开...


 ※ 应全面理解民族性 (2011-12-31,759)

近年来,在各种学术研讨会上或作品研讨会、文化会议上,经常听到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且多数冠以鲁迅的名义。这话初一听很有道理,但慢慢品味才发现,这话有点经不起推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一定吧?我...

我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同学,蒙古族作家贺西格图说:诗歌是个人心灵的感应,不能翻译,不能评论,也无法分析。初次听到这话时,我感到过于玄乎。后来结合一些诗人的作品细细琢磨,感到这话并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确有部分诗人醉...

 ※ 在忙碌时代里散淡为文 (2011-12-22,311)

两年前,我曾拜读过树荣的散文集《故乡鸡足山》,那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散文集,文字质朴得近乎笨拙,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感受着岁月的日光流年,倾听灵山大地沉稳有力的脉搏和沉重的叹息,体验生命在生存困境中的挣扎状态。短短两年...

折射社会发展的镜子 ——90年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观念变迁“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晚,现在有据可查的是1949年10月出版的《人民文学》创刊号,茅盾先生撰写的《发刊词》中将“开展国内各少数民...

对边地生活的精神守望 ——对回族作家王毅诗歌的一种解读 我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同学,蒙古族作家贺西格图说:诗歌是个人心灵的感应,不能翻译,不能评论,也无法分析。初次听到这话时,我感到过于玄乎。后来结合一...

 ※ 信念坚守与梦想超越 (2011-1-14,1118)

来自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弱势客观原因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内部的诸多原因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处于边缘的地位。这种边缘地位不仅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化对外阐释受到阻碍,而且也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与主流文学进行对话交流时处...


 ※ 文学教育与民族凝聚力 (2011-5-20,2037)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并不完整的文学史,它严格意义上只是一部中华汉民族文学史,而缺少了至关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学。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学史应该是多民族的文学史、多元一体的文学史。文学教育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在双向...

 ※ 文学批评不可言之无物 (2011-4-11,886)

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有一种不正常的倾向,是某些文学批评不是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是更多围绕某种需要而展开。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不但在指出文学作品的缺陷时流于空泛,而且在肯定文学作品的成就时言...

 ※ 读《负笈集——霜凝随笔之一》 (2010-11-11,1112)

提起唐双宁,不但在金融界如雷贯耳,而且在书法界、诗词散文界也是名闻遐迩。金融家和艺术家这二者在唐双宁身上有机地统一了起来。看了唐双宁的《负笈集——霜凝随笔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不能不为他那种逼人...

提起唐双宁,不但在金融界如雷贯耳,而且在书法界、诗词散文界也是名闻遐迩。金融家和艺术家这二者在唐双宁身上有机地统一了起来。看了唐双宁的《负笈集——霜凝随笔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不能不为他那种逼人...

 ※ 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2010-9-20,1600)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属性,认识中国文学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性质及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逻辑起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下...

17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1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
最新推荐文章
 ※ 不好意思,暂时没有添加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