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灼与反思:新都市小说的审美研究(1990年代)》,是吉林大学青年学者邱月的博士学位论文,一部富有生气的当代文学探察与研究专著。它把1990年代的都市小说作为聚焦点,显示了作者学术卓识,因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处于中国当代文学一个转折期,...
似乎还没有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像抗日战争这样在文学艺术中得到层出不穷的展现。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伤害人群最广、创痛最为深重的战争灾难,由此引出的民族痛苦记忆刻骨铭心,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
自1986年写出组诗《山魂》,朝鲜族诗人南永前就一直在探索着“图腾诗”的创作。作为人类最早的族群象征和文化符号,图腾集中、囊括了原始思维的各种形态,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虽然逐渐被科学思维所扬弃,却被艺术思维所吸纳。在南永前的图腾诗中,诗人将...
新世纪以来,尽管报告文学被称为“边缘的边缘文学”,有人甚至说报告文学的文体出现“身份的尴尬”,已近“枯竭”、“消亡”。然而,报告文学依然健在,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吉林省报告文学大约也是如此,活着,似乎颇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读到孟晓冬的报告...
配合省委宣传部的“农民文化活动月”,省作协主编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时代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日前出版。这是多年来我省农民作家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吉林文学的可喜收获。 粗读一遍,颇感亲切,记下若干心得。一、总体印象。 这本书已打破...
《桃源遗事》(《作家》2012年12期,作者老羿,即易洪斌)清新别致,我读得很顺畅,挺感动。作为同龄读者,我和书中的主人公所处地域不同,年龄段却大致相似,书中内容北方人经历或有差异,但会有同感共鸣。那段童年往事,老羿写得很真实,很真诚,很难...
《寻找精神的日常光芒》,是董喜阳发表于《作家》(2012年11期)上的组诗十首的题目。恣肆的精神缩略为日常意象,其拼接或跳荡的思绪暗示出某种情态和指向。或许这也是他近期诗作的共同主旨。 然而,对我这个比较传统的读者来说,诗中的“日常光芒”甚...
《心中有鬼》是李晓平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流畅、俊逸,其特色在于现实浮华地带扫描与人心隐秘层面开掘的巧妙结合。刺世的锋芒下泻溢暧昧的浪漫,人情之网竟裹携着诈骗与凶杀。 虚荣与势利。常常给《心中有鬼》主人公们带来消遣和快乐的是频约的饭局。小说以...
街道车流拥堵,商厦扶摇凌云,金店美容院遍地开花;不少人有了自己的香车、宝宅和银行卡,日子滋润多了。然而,有了钱就快乐了吗?跻身白领有没有过压抑、失落或屈辱?杨廷玉的长篇小说新作《尊严》逼视当下国人心灵的困惑,通过一...
《文艺报》的“当前文学发展状况论坛”专栏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兴趣。我也是其中之一。读了8月27日吴义勤的《“文学性”的遗忘与当代文学评价问题》,想提出一点疑问,并向作者和读者请教。应当说,吴义勤的文章视野开阔,提出...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成就巨大、影响巨大,同时又争议颇大的书画艺术家。坊间已有多种传记、研究著述行世,文欢的文学传记《行走的画帝——张大千漂泊的后半生》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部。本书截取张大千1950年后的半生际...
我赞成丁帆关于新世纪10年“文学病症”的看法:“作家基本放弃了重大题材,过分注重‘一地鸡毛’的琐碎的日常生活题材。”(见《文艺争鸣》2010年10月)这种“价值立场的退却与乱象” 尚未消泯。然而,从张平、周梅森的“...
《幸存日》取材于2009年6月贵州晴隆一次矿难事件。影片着重展示矿难发生后政府坚决救援到底、矿工顽强自救求生所创造的生命奇迹——三名矿工坚持25天得以生还——成就迄今为止人类战胜灾难的一项新的生存记录。编导者所关注...
为表达对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关注与反思,讴歌受灾群众和全国军民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陆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长影摄制的新片《重归杜鹃》(导演杨晶,总导演宋江波)就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部力作...
返璞归真的“轻散文” ——评郝炜、周颖“轻散文系列丛书” 在“大散文”、“文化散文”受推崇广流行的当下,读到一种“轻散文”,忽有返璞归真之感。我指的是新近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轻散文系列丛书”:一本是郝炜...
“官场生存方式”的若干——评长篇小说《财权》中财与权的现实价值 张亚库的长篇小说《财权》,平实流畅,发人深省。作品通过一位新上任的市财政局局长的经历,揭开了官场运行的一角。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是...
长篇小说《动迁》明快好读,以山城市建委拆迁办主任于海洋上任后一段波澜起伏的经历,剖示了城市各阶层的众生相。动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建设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动迁意味着发展,同时又会构成极敏感极尖锐的民生问题...
张笑天的短篇小说,围绕金钱与权力衍生的变异世相,集中揭发人性的病灶。近年他的16个短篇,涉笔官场腐败的即有10篇。张笑天短篇小说能够尖锐地揭穿官场的“怪现状”,对官场腐败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值得赞赏。《期货》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