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藏族作家来说,藏地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血缘之地,是一条生生不息的生命大河。 康巴这块地域很像拉美,神奇、魔幻,充满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变数,是孕育文学的天然沃土,好的作家在这里层出不穷。阿来的《尘埃落定》《格萨尔王》,江洋才让的《灰飞》等,...
历史中的“蝴蝶效应”是由“大历史”观而揭示的,而“大历史”观,只有依靠“微观历史”的写法才能建立起来。比如魏斐德的《洪业——清朝开国史》,是从清朝的边防官员用砍掉老百姓的头颅向朝廷充战利品这一戏剧性的细节开始的;《辛亥年》,是以辛亥年春节到...
《生门》 凸凹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一 记得是2000年前后,那时我还在出版社当编辑,有一天凸凹来,从皮包里拿出一大摞稿纸,说他写了一部小说,要我看看。第一页上,写着书名:《生门》。起初我并没有太当回事,在我心里,凸凹一直是一个散文作家,...
散文的变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所谓“不争的事实”,意思就是变化本身已不需要争论。需要研究的,只是变在何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面对散文写作的时候,万不可持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心态。因为“祖宗之法”本身就是变化之法,没有变化,就没有文...
孙小宁书和电影看得多,《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就是这份热爱的证明。她的文字,干净清爽、精到细致,有骨骼感,属于“瘦而实腴”的那一种,语言精练,却有延展性,有一种弹性之美。 《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这个书名,脱胎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
刘心武承认了自己的残缺,他的40卷《文存》才做到了圆满,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鲁迅、巴金、邵燕祥、刘心武式的自剖精神,那场巨大的灾难才可能转化为民族进步的精神营养。 一 刘心武之大名,得自1977年发表的小说《班主任》。当刘心武在35岁那年...
《收获》的历史,早已超出它的自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作家们的回忆录、创作谈,甚至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收获》文学杂志社,座落在上海市巨鹿路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院门口有一间收发室,这间收发室,很可能是中国文学...
一 沈从文的作品拓展了我对于世界的认识,让我知道世界并非根据我想象的构图存在,也就是说,在我所能了解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或者n个世界,那些世界封闭、传奇、能量丰沛、光怪陆离,不按照我们习惯的规则运行,而且,闲...
早在1918年5月15日,鲁迅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一首小诗,表达了他对梦的偏好: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
求吉寺附近的藏民,在播种青稞的时候,有时能从土地中翻耕出许多破碎的弹壳。那些弹壳与一些人的命运有关。一次战斗结束后,红军掩埋了牺牲的战友和敌人的尸体,翻过雪山,向北走了。有的受伤留了下来,变成村民中的一员,从此与自...
祝勇 一 很多人已经怀疑文学是否还有“新”的可能。悲观一点,把亚历山大·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用于文学也毫不过分。几乎所有的方法已经穷尽,所有的困境已经表达,所有的语言材料都被消耗(尽管新词语层出不穷,但文学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