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妥协之旅》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人生的一大弱智表现,是会被楔入某些莫名其妙的错觉。 还不了解王明韵内心的时候,在我眼里,这位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诗人,似乎永远是一个快乐的大男孩。看着他白皙得像女人一样的皮肤,那贾宝玉般精致的脸庞,那冲...
一些作品在人物、语言、个性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它们有正统散文中所丧失的一些素质,有时候让我们更加感动。 冗长之风是这些年来散文界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病症,是应该引起众同仁警觉的时候了。 2014年的散文创作依然汹涌澎湃。也许其中没有划时代的大作品...
对于散文来说,2013年注定是一个要留下意义的年份。 回想去年元旦午夜,当新年的钟声庄严敲响之时,也许没有谁会想到新一年即将来到的巨变。2013年的变化之巨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份——如果说“地球村”这个词使全世界的空间变小了,那么“微革...
日前读到我尊敬的作家陈善瞷先生的一篇散文新作《好贼余三》,心中一凛,没来由地想到了一句话:“人生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 ” 没来由其实是有来由:也许是年龄一天天壮起来,也许是屡屡被社会剧变炫得眼花缭乱目晕神呆,不由得越走越觉到了行路的艰难。眼...
梳理2012年的散文创作,本来凭印象以为平平的图景,突然跳荡起来,有了色彩,有了热度,有了笑语喧哗,让我想起了辛弃疾《水龙吟》的一句好词:“水随天去秋无际”。只有认真读了才知道,2012年文坛确实是收获了一批有分量的散文佳作。 游记佳品进入...
原编者按:在一些出版社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甚至不惜以炒作、媚俗来吸引读者的今天,人文社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的?记者近日走访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先生。优良传统是立社之基石记者:首先,我想知道,人文社为...
一 创造,是人类永远的使命。创新,是我们作家永远的使命。2011年度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新的面貌。所谓新的面貌,不仅指作者的名字新,也说的是这些作品多为近年来非常流行的“新新散文”,即具有作者年轻化、行文诗意化、...
现在散文真是越来越难写了,从上世纪90年代“新散文”勃兴以来,到今天,十五六年过去了,好戏一台又一台: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各种现代派、后现代;从茶余饭后的小散文——文化大散文——学者散文——书斋...
时下,文艺界在谈论一个热门话题,即文艺批评。中国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积累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文学、文艺批评传统亦是传承深厚,《典论论文》、《文心雕龙》、《诗品》等,为我们留下了博大的批评情怀和“忠言逆耳利于行...
盘点近10年的散文创作,我个人认为,成绩相当大。近一两年、特别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散文创作又爆发出一种向上腾跃的势头,可以说预示着中国当代的散文随笔创作不但没有式微,反而将会再次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一 如果说前...
散文是很难写的。可能要经过很多充分地准备,才能写出一篇好散文。好比农民刨地一样,得使很大的劲儿,锄头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偷懒儿是不行的。散文创作就是这种“卖力气的活”。近几年,北京的散文创作态势喜人,有一批很“...
据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 万一)著名作家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抢救无效,于4月11日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享年85岁。林斤澜1923年6月1日生于温州,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除成名作《台湾姑娘》外,还著有小...
旷世奇作《文心雕龙》 时下,文艺界在谈论一个热门话题,即文艺批评。中国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积累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文学、文艺批评传统亦是传承深厚,《典论论文》、《文心雕龙》、《诗品》等,为我们留下了博...
前不久,在东北石油城大庆市举办的“文学类型化及类型文学研讨会”上,全国四十多位著名学者首次就该议题进行了系统的高端研讨。“类型文学”是近期文坛正在热议和研讨一个新词,它大抵是指在传统的“精英文学”和“纯文学”之...
近日,《人民文学》杂志走进北京大学,就“当代汉语写作的世界性意义”的问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作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现摘要整理刊发如下:铁凝: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文学也逐步向世界打开,这种情况会或多或少...
吴冠中大师离去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真是光阴飞度,谁也留不住!然而记者感到,尽管市声鼎沸,人影匆匆,但此番面对吴冠中先生的去世,文学界、文学评论界俱少了表面文章,多了对一些基本文学问题、艺术问题的深入思考。关于吴...
全然没想到,和吴冠中先生就这样长别了! 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实在是因为眼前的吴先生,从来都是一副精神矍铄的形象,谈起艺术来就二目放光,滔滔不绝,生命激情像一团烈火一样熊熊燃烧。于是,渐渐的,就忘记了老人已是九十...
与上世纪90年代那澎湃的10年相比,2008年的散文创作是平常的家居日子。作家们和读者们都回到了日常的轨道,不再为散文的热与不热、涨潮与退潮而耳热心跳。年度的整体估价:1特好的作品不多,但还是有重要佳作出现;2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