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文艺理论界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热烈讨论正在把对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推向深入。提出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主张的学者认为,由于文学艺术与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泯灭,造成了文学边界的移动,越界和扩张...
近两年来,文艺理论界就文艺学的现状、危机和出路等问题展开了严肃、有益的学科反思,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但有些看法也值得商榷。这里仅就涉及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基本估价的三种看法谈一点个人的意见。一、新时期以...
章辉博士近几年来,一直在从事批判“实践美学”的工作。总体而言,章博士对实践美学持全盘否弃的态度,并一再强调实践美学在新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不过,笔者认为章博士对实践美学、包括对实践美学的几位代表人物有太多根深蒂固的“...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对我国学术界影响的扩大,以及海内外新儒学的复兴和传播,我国的文学理论、批评与美学研究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学、美学研究的重点正在悄悄地从认识论向本体论方向转移。与此相应,...
在中国当代美学中,“实践美学”无疑是最重要的美学主张和理论之一。在这一旗号下,存在着若干个基本主张并不一致的学派。除李泽厚一派外,还有别的学派,譬如蒋孔阳先生的创造论美学学派。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完全可能以不止一种...
●“以民为本”与“以人为本”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不能完全划等号,划等号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意。●钱先生阐释“文学是人学”命题的这些观点,至今看来仍然极富生命力和启发性;同样,“文学是人学”命题所包含的基本...
新时期开始阶段(197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开始,真理标准大讨论展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社会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思...
自1995年钱中文先生首次提出“新理性精神”文学理论的主张以来,八年过去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在世纪之交的回眸与展望中,在价值和精神重建的不断努力和艰难奋斗中,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伴随着新世纪的降临而跨...
毫无疑问,海德格尔研究已成为近十年来主导中国学术界研究方向的显学之一。这一研究从一开始就沉浸在一种罕见的喜悦之情中,这种喜悦之中既包含着欣慰,也包含着一种拈花微笑般的自得;既包含着豁然开朗后的惊喜,同时也包含着憧憬...
关于文艺学的理论创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学者从拓展文艺学的学科边界,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方式,突破认识论文艺观、寻找存在论、价值论根基,引入文化研究和批评的思路、方法,确立文艺学自身...
审美是人类一种较高级的普遍需要 在普通心理学中,一般把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两类。二者都是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自身活动)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心理体验。所谓需要,对人说来,是为延续和发展种族生命和自由而对必...
一、一个科学的命题 我们正在进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但是,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批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不科学”。如果这个批评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就失去了...
在中国文艺理论的百年历程中,新时期文艺理论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最为壮观的阶段之一,对此,学界给与了充分评价,然而也有观点将新时期、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文论的成就仅仅局限在新时期文论对“审美自律论”主导范式的建构上,局...
一、人学:回顾与总结30年文学的一个视角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国文艺界和文艺理论、批评界纷纷回顾、总结、反思30年的文艺经验和理论发展道路,这对于未来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为...
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在“自律”与“他律”的张力场中把握文学的本质 作为中文系本科的一门基础课,文艺学(或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比其他课程的改革似乎难度更大一些,原因在于要科学、准确地阐明、揭示文学的本质,存在...
弘扬鲁迅文学传统的力作 ——读吴中杰《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 继《鲁迅传》之后,吴中杰教授又推出了他鲁迅研究系列的另一部力作《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读完这部40余万字...
文艺学 当代中国 古代文论 近年来文艺理论界一直在对当前文艺学学科的问题和危机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并就新世纪文艺学的建设和建构提出了种种设想和方略。我认为,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和文艺学的...
文学理论当前的问题和危机主要在于,其与文学的新现实相疏离、相脱节,而缺乏前瞻性。文艺学克服危机、走出困境,不应推进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研究转向”,而应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则指导下,立足于经过百年...
近年来,随着新的文学观念、新的研究方法的引进,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也有一些同志力求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当然,要运用得好,是不容易的,还须经过大家长期的探索、实践,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应当对这些新观念、新方法有...
《学术月刊》2006年11月号发表了王建疆的《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和“话语霸权”》一文。其中谈到的从顺接和逆接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美学和文艺学传统,从文化基因的高度来看中国当代文艺学、美学的发展战略等,都颇有新意...
在逼近20世纪末的今天,随着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命性转型,中国文化也在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展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历时性文化现象,奇迹般地投射在当代文化的共时屏幕上...
从2003年的《修养境界审美》到现在的《澹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人民出版社),王建疆一直在进行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研究,并在短短的四年中有两部专著出版,可见他在这方面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积累 ,也体现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