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源 《美与幼童》,刘绪源/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35.00元 “婴儿最初的审美感觉是被节奏唤起的,节奏引发了他们对儿歌、顺口溜、音乐、歌曲、说唱以至故事的兴趣,其中也就包含了对语言的敏感。” 一 直以来,刘绪...
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在定义图画书时,曾这样说:“什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文章说话,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式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 个主题。”这表明,图画书中,图和文都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谁也替代不了谁,它们是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的关系。...
“梅子涵美绘本中国风”系列(希望出版社),秉承图画书图文并重的艺术理念,试图以其富有抒情色彩的回忆性叙事构筑图画书的表达空间,并由此呈现跨时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况味。 从内容看,四本一套的“中国风”体现了两个主题:亲情回味与感恩表达。前者主要...
你能想象《爱的教育》《彼得潘》《铁路边的孩子》等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受孩子们待见的尴尬、无奈吗?你能想象《安徒生童话》《小王子》《柳林风声》等专家、教师、家长推崇备至的文学名篇,儿童总是浅尝辄止的惨淡、困惑吗?要知道,这绝非危言耸听,而...
在当今的写实性儿童文学写作中,同质化作品为数不少。在那些所谓立足于原生态校园、家庭生活而抒写成长的儿童小说、系列故事充斥图书市场的同 时,无形中也让儿童小说写作一定程度上陷入简单、粗鄙、表象、模式的沼泽。这种情况下,当读到陆梅《格子的时光书...
朱自强先生和左伟女士联袂创作的系列儿童小说《属鼠蓝和属鼠灰》以小学低段儿童生活为背景,通过一系列趣味洋溢而又意味深长的校园、家庭故事,艺术地构建并传达了作家心目中的儿童面貌与童年生态。 系列小说构筑了一个完整而丰沛的童年空间。“花田小学”里...
一直以来,都知道保冬妮在原创图画书方面用心甚笃。此前也曾读过她精心创作富有本土文化色彩及地域风情的不少图画故事,如《再见》《九色鹿》 《牡丹小仙子》《荷灯照夜人》《花娘谷》等。但是,读完她最新创作出版的一套6本“中国海洋童话绘本”系列,不禁...
随着花田小学背景下属鼠蓝、属鼠灰等孩子日常生活的逐步展开,读者看到的是一幅幅不同于现实童年生态的生动画卷。孩子们就如同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植根于沃土,沐浴着阳光、雨露、和风,茁壮生长。这样的童年生态是令人迷醉、让人神往的。这是现实之外的另一种...
一 论题的由来 “游戏研究”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童年研究的一个富有启示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视角,其不同层面的深入展开,不仅有助于儿童生命状态的把握及精神人格的建构,而且对推进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建设意义重大。至于“游戏精神”,则...
一 游戏:理性思辨的自由 游戏是高等动物与生俱来的生命现象,更是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活动。尽管大自然中,几乎所有高等哺乳类动物都钟爱“游戏”,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却表明,只有人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在“游戏”,并进而对这种活动进行命名、调控、升...
一 游戏的童年哲学 在人类游戏研究史上,荷兰人类文化学家胡伊青加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所提出“人:游戏者”的论断,以及他所极力张扬游戏作为人以及人类文明存在方式之本体价值的观点,深深影响了后世人类对于游戏的认知态度。 比如,在胡伊青加看来...
一 游戏冲动:儿童文学作家为何而写 (一) 再造童年与精神补偿 诚如上文所说,儿童文学是儿童游戏的审美内化,是观念的、符号形态的游戏。儿童文学不是自行产生的,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既然如此,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儿童文学作家缘何要写儿童文学?又是...
一 幼儿文学: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同化与顺应:幼儿游戏的心理机制 相比于人类童年期对于游戏的整体需求,游戏之于幼儿显得更加不可或缺。这一点,完全是由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及生命形态决定的。 中外幼儿游戏研究成果表明,幼儿的游戏发展大体经历了...
一 “糖衣”效应:教育型儿童文学的窘境 在人类的文化创生机制中,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儿童文化,其诞生有不同于整体文化的亚文化轨迹。具体在于,和成人文化的自然发生不同,儿童文化的诞生受制于成人“童年的发现”与“儿童观”的建立。也就是说,先有“童...
一 从叶圣陶到张天翼:游戏精神的肇始 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百年发展,“游戏”作为审美现象同样经历了一波三折、否极泰来的历程。 说起“游戏”,诚如第一章相关章节所述,中国古代文化中无疑是存有游戏因素的。“但是,无可遮掩的是,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以...
“淘尽黄沙始见金”:多元共生下的游戏精神 实际上,在我看来,儿童文学中,真正的“游戏精神”代表了儿童文学美学的基本主题、核心旨趣。它在写作的层面上既是作家对儿童生命需求的审美呼应和引领,也寄寓了作家再造童年的游戏冲动...
毛芦芦的散文,篇什颇多,题材也极为丰富。街头所见、出游所观、居家所悟、乡野所感、记忆所涉……一一在列。这一方面凸显了芦芦文思之频、下笔之勤,另一方面也从中见出她对散文写作的偏好。 一直以来,总觉得擅写散文的人,骨子里都颇有些专属文人的静气、...
认识蒲灵娟是在鲁迅文学院的课堂上。那是2007年5月的事。那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儿童文学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在那之前,我只在杂志上读到过蒲灵娟的散文,印象算不上深刻。鲁院的三个月里,我们交往并不多。她给我的印象是安静、谦和,甚至...
2002年的少年小说创作亮点颇多,总起来说,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中坚作家意气风发、宝刀不老;青年作家各显神通、锐气十足;“花衣裳”创作组合观念新潮、异军...
坚持事实论述,弃绝泛泛而谈,倡示以文本细读与艺术分析为研究策略的儿童文学批评之道,此可谓绪源先生对当下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一大贡献。 思辨儿童文学:“极清浅而又极深刻” 刘绪源 《儿童文学思辨录》,刘绪源/著,海豚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地处内陆偏远地区的宁夏,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文学创作一直相对薄弱。曾让人眼睛一亮的李银泮、王月礼都先后淡出了儿童文学的视线。这样的状况延续了将近10年,直到赵华和他的作品出现。截止目前,赵华成了宁夏儿童文学的一根独苗。由此可见,赵华及其儿童...
余雷的童话情节编织节奏舒缓、抒情意味浓郁,情节推演讲求内在叙述逻辑与童话形象物性的融合与统一,让她的童话情节多了些理想主义的唯美和浪漫。 《风的名字叫后来》 余雷/著 韦苇等/点评 现代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17.00元 余雷是云南昆...
《猪笨笨的幸福时光》是李东华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一个月前,赶上这本书重新出版,东华委托责编寄来了样书。马上要上三年级的女儿先我一步,捧起了这部...
白居易有两句诗说得好:“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编辑这本《河南当代诗词选》(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就是要选一些好的诗词入编,要能够反映时代精神,能够反映当代河南诗词队伍风貌,能够体现河南诗词创作水平...
“错把油滑、媚俗、搞笑当成了幽默”,是“非文学的畅销,而不是文学的畅销”,儿童文学主流批评界对时下最红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给以了尖锐而苛刻的评价;而另一面,少儿出版界却对杨红樱做作品给以了高度的评价:“艺术含金量、...
某一天,一个小男孩意外发现好朋友邻居小女孩西西搬走了。为了和西西说“再见”,他带着小女孩留下的布兔子找啊找,找遍了俩人曾经玩耍的小巷……最终,在爸爸的帮助下,他如愿找到了西西,于是,“再见”就成了他和西西之间绵延不...
朱效文是儿童文学界的“多面手”之一。这样的作家精力充沛、情趣广泛、多思善变、标新立异,举凡文学范畴内的诸多体裁,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戏剧……这些多面手们大都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这就时常让人不得不为他...
《五年级“狗班”》写的是一群小学生和一只流浪狗的故事。流浪狗的遭遇有点像著名的动物小说《白比姆,黑耳朵》,尤其是结尾,那种伤感的调子,很有几分煽情的效果。但是,志伟不是前苏联作家特罗耶波尔斯基,志伟似乎不喜欢悲剧的表...
本报在去年115期刊发了杨鹏《类型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强大之路》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此观点,支持者有,反对者的声音则更为强大。什么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强大之路,是一直以来关心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
日本的儿童文学理论家上野燎在他的著作《现代的儿童文学》中认为,“儿童文学的本质,即是给予潜伏在孩子身上的作为人的可能性以一种形状。”幻想小说具有着独特的作为幻想文学的美学要求和文体特质。我将这些美学要求和文体特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