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意义是一个历史建构的过程。“五四”时期,人们大多看重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性质,肯定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到二三十年代之交,站在左翼的立场上,鲁迅对国民灵魂的解剖、对民众愚昧揭露的态度,就不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了...
李达轩先生的《缺乏哲学底蕴的中国现代文学》一文(载本刊1997年第10期),涉及文学繁荣的根源和如何估计中国现代文学成就的问题。哲学底蕴并不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 我以为,在世界范围内,一种哲学与文学潮流有直接...
一、知青小说的浪漫主义风格 新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是以一批情感型知青小说家的创作为标志的,他们是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铁凝等。这些人在上山下乡中奉献了青春,当回首往昔时,目光中常露出悠远而凝重的神色。他们的作...
闻一多的诗学思想,是基于他个人生命体验的生命诗学。闻一多所理解的生命,是自由的,又是自觉承担了使命的。基于生命的自由本性,他肯定“真诗人都是神秘家”,强调艺术的才能是天赋的,追求诗的幻象和激情。从生...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哪里?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正在成为问题。我们一反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关系的格外重视,开始关注现代文学与本土传统的联系,发现中国现代文学与晚清文学,甚至...
今天,许多人都受时尚的裹挟,沉浸在娱乐和狂欢中——鲁迅遭遇了寂寞。不过,鲁迅并非没有知音。鲁迅的形象,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符码,只为那些不满足于物质享受而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的人提供精神动力,鼓舞他们去为祖国和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