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鲁迅肩负了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化命运,鲁迅被虚无感击中,鲁迅的命运感主要就是这样的一种虚无感,虚无对鲁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牵引力量,虚无是一个解构的过程,有虚无的紧张就有对虚无克服的意志,鲁迅的个体精神就是在虚...
作者:张典 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中说,休谟是比康德伟大得多的哲学家。当初读到这个论断,思考良久,马赫是维也纳这样的德奥精神领地上的思想家,对康德的先验论有这样的论断,马赫的感觉论与休谟的经验论有什么关系?后来读到...
作者:张典 1. 康德纯粹理性的奠基层次。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我思(ich denke),故我在,内在灵魂的实体有一个设立的起点,康德指出了这个同语反复,那么,康...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鲁迅精神主要是西方的个体主义,现在看来比较复杂,这里准备分析一下鲁迅精神的复杂性。这方面先看日本学者、汉学家与海外华人的看法,在这些学者的观点中可以找到一些参照的地方。 鲁迅(lu xun,1881年...
现在的苏格拉底的形象是四种来源: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尼采说的柏拉图辩证法中的主角;色诺芬回忆中的苏格拉底,这个有人说,这个形象比较质朴;阿里斯托芬喜剧《云》中的诡辩派大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转载的苏...
《野草》第一篇《秋夜》写于1924年9月,最后一篇《一觉》写于1926年4月,总共23篇。鲁迅在结集出版时的1927年写了《题辞》,这些散文诗陆续发表在《语丝》上。1.《秋夜》坚韧的抗争意志:这是《野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