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文森特·里奇(Vincent B. Leitch)在撰写美国文学批评史时,把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批评阶段:揭露男性作品中表露出的性别歧视;(2)发掘阶段:重新梳理和评价女性作家的...
到如今,不考虑中国诗的影响,美国诗就不可想象。这种影响已成了美国诗自己传统的一部分。--W·S·默温 英美意象派诗歌(Imagist Poetry)诞生于本世纪初的英国,它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十年,但它在英美诗...
对于任何关注当代通俗文化的人来说,赵本山无疑都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对象,除了影响之大,受众之广,流行时间之长(二十年的时间几乎已经可以抵消“流行”这个词所携带的转瞬即逝的含义),相对于其他娱乐明星,其更为不可替代的意义在...
大约两三年前,关于两个截然对立的写作营垒的叙述开始在媒体上浮现并流行,对垒的双方分别是新锐的“80后”作者和老成持重的体制内主流作家。所谓“80后”,按著名评论家白烨在当时的界定,“指的是1980年—1989年间出...
廖久明在《〈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一文中做了一项极富创新意义的工作,即从共时的角度考察鲁迅及其作品、中国传统民间叙事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并且在《故事新编》与后现代主义文本之间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类似点”(s...
“生命就像我们上空无际的苍天,一样的伟大,一样无穷的深邃。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存在’这细狭的锁眼谛视它;而从这锁眼中我们感觉到的要比看到的更多。”——弗兰茨·卡夫卡 在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无法绕过的一...
一、雷克斯罗思的杜甫情结 肯尼斯.雷克斯罗思(kenneth rexroth,1905-1982)并不是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主要是由于他不参加任何一个诗歌流派,独往独来,自成一体,他似乎游离于美国主流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