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的使用有时就完全是一个习惯问题,就像我们在出生地就熟练掌握某一种方言一样。一个人大量接触这个语言的时候,语言的累积训练就培养出一种新习惯,比如我们后天学习的普通话。在诗歌写作历程中,遇到语言上的问题...
关于八十年代诗歌精神,已经作为一份遗产在展开讨论,听起来是有点反讽意味的事。说明八十年代诗歌精神在今天可能已然失去了。在八十年代诗歌运动风起云涌时,就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争论和评价,一派说“好得很&r...
和周亚平(壹周)是老朋友。我们最早碰头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南京大学校园里。我和韩东、于坚、丁当等人在出《他们》,和李冯、贺奕、刘立杆、海力洪等人在出《南园文学》时,他也正和车前子、黄梵、于奎潮等人在出《原样》和《诗...
一、慈柔之心 对万事万物怀以慈柔之心会让诗歌发生怎样的变化?由心生发的爱和理解会怎样改变诗歌的面貌?读过李德武这组新作《清凉寺》,包括在这之前写出的《植物之心》系列,你自然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我忘记了是什么时候...
和杜涯认识是在七年前的浙江诗会上。由于我的孤陋寡闻,在此之前,我还没有读过她的诗,只知道她来自河南。其实,她已经写诗多年,两年后,我读到她的个人诗集《风用它明亮的翅膀》,是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杜涯内向,本...
1984年下半年,韩东来信告诉我,他已联系了一批朋友,想在原来《老家》(韩东1982年在西安创办,主要成员有小君、杨争光、王川平、小海、郑训佐、丁当等)的基础上,重新办一个新的民刊,信中提到的这些人我已有所耳闻,有...
说起九十年代以来的诗歌,我听到一些微词,讲它失去了八十年代那样革命的性质和激情。按我的想法,八十年代我们已经折腾得够了,现在太需要休养生息了,不仅是九十年代,恐怕还得延续到下一个世纪。我这么说的理由是,你只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