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之重与“观念”之轻》:李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农耕文明开始受到无情冲击,中国由此开始了一段屈辱历史。这本是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常识性的认知,但是在晚近30年,尤其...
我认识袁利荣的时间不长,但也有些年头了。记得他那时候喜欢文物古董,便觉得他有些古旧气息。待结交的时间长了,尤其是读了他的一些诗文,才知道他非但与古旧二字无关,甚至还有点新潮的味道。最近,读了他刚出版的《湖田诗文集》四册,不但进一步印证了我的...
以前只知道冯慧的小说写得好,尤其擅长写中篇。最近读了她的新著《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以后,才知道,她的散文也写得不错。而且还从文学界,翻山越岭,来到学术界,写起了学术散文,或叫文化散文。这个散文也写得好。与她的小说相比,要分出...
楚军方阵 制图:张芳曼 湖北文学曾有鄂军、汉军之称,称楚军最易与湖南文学相混,今湖南文学既以湘军称之,则湖北文学据楚军之名,可示区别。 说起湖北文学,人们自然会想到方方、池莉、刘醒龙、熊召政、陈应松,包括已调出湖北的邓一光等知名作家。这些作...
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最近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就其字面的意义而言,所谓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无疑是指文学批评活动应当产生实际效果。这种效果包含文学效果和社会效果两个方面...
艺术教育偏颇,导致文艺发展的不平衡与文艺批评发展的不平衡 各个文艺门类发展是相当不平衡的,导致了文艺批评发展也不平衡。我现在自己在办刊物和组织一些活动时,明显感觉到你要找一些文学批评的理论文章并不难,但艺术评论无论...
一刘醒龙倾六年之力,数易其稿的三卷本史诗性巨著《圣天门口》出版后,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久,经过作者精心打磨,又出版了两卷本的修订版。修订版的《圣天门口》显得更加醇厚、精粹,更为血肉丰满、体态凝重。这部...
於可训,1947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
上个世纪40至70年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颇为特殊的历史年代。这个年代的特殊性,就在于,这期间的文学不但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深受战争心理的影响,而且在战后的和平环境中,又因为整个国际冷战背景的关系,被纳入到...
於可训,著名文学教育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文艺新观察》主编、《长江学术》执行主编。主要著作有《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当代文学...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但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农民才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近30年来实行改革...
对静的向往,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渴望。因为无论是神话传说中描写的人类起源也好,还是科学论著中论述的人类起源也好,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喧哗与骚动。这种喧哗与骚动,就是今人所说的原始与野蛮。等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各种...
最近二十年,我们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让研究对象负载了过多的意义,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前后冲突的意义指向。这些数量庞大、身份沉重而又矛盾冲突着的意义压迫、肢解着我们的研究对象,最终也必然要导致它们因不堪重负而濒临死亡...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主讲人:於可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於可训先生,大家欢迎。...
方方的祖籍不在武汉,但她对武汉却有很深的感情;她内心的感情虽然看不出来,但通过她的文学创作,却可见一斑。早年写武汉的哥们姐们,在人们觉得他们被“文革”搞垮掉了,是“垮掉的一代”的时候,她却写出了他们心灵的率真,颇感...
前些时参加一个文学论坛,有学者说,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把话说通,意谓当今许多学术论著,连这个基本的要求都没有做到。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儿偏激,但却让我想到了当今文学批评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批评者...
诗人何为?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牧南的长篇小说《玫瑰的翅膀》凸显的是诗的因素:以类似诗的章节来结构故事,以类似抒情主人公的单个人物为线索,串联、钩沉其他人物的悲欢离合,加上诡秘的梦境、悠长的独白...
我不知道人们所说的“文学的时尚化” 现象和“时尚化的文学”,是指哪些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文学对象。在我们的一些文学评论和文学讨论文章中,具体的对象往往是缺席的,所见的只是一些没有具体所指的空洞的能指(概念)在表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