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的诞生,无一不是语言与心意水乳交融的结果。没有合适的语言载体,再独特的意识、灵感甚至新鲜经验,也不过是在大山上挖起的一锹沙土,不是泥塑,更难以成为黄金;而如果没有主见,最聪明出彩的语言表达,充其量也只仿佛一架纸飞机,徒有外壳,引不起人们...
梦一样纠缠、云一样悱恻,诗人内心众多的“确信”。企图打开它像打开一条鱼。 你确信诗歌就是担当与使命,就难以容忍春花秋月、云淡风轻;你确信诗歌等于“崇高”,就难以认同生命的个别体验与多元性;你确信诗歌是小众的贵族的,往往漠视好诗歌是共通的这一...
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漫画) 李建华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
诗是不可能消亡的,除非人类活动消失。自从我们这个星球有了人类足迹,诗歌先行于戏剧、杂技和故事会。 诗歌不曾边缘化正如它从不曾不可一世。它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不增不灭行走在我们中间。有人携其为工具和武器或束之高阁,这不是诗歌的过错,亦与诗无关...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不知不觉我们步入了夏的绿营,这是自然界音乐会开得最有声有色的季节。日月星辰下鸟啭莺啼、蛙唱虫鸣,用契诃夫的话说,“大狗小狗都在按上帝给它的嗓门,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漫步在旖旎时光,诗人...
现代诗歌的规则如有存在的可能,又是怎样的约定俗成呢?诗歌是书写生命的,而不是生活事实,新诗的超越气质是生命的气质,是指文本内容应超越于具体物象,超越于现实,超越于个人、民族、种族、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直抵个体灵魂...
一首诗见不到文学精神是可悲的。文学精神落实在诗歌实践之中,就是它忧郁、悲悯、怀仁、关爱、洪亮的精神品质以及洞照生命的艺术体验。贺拉斯在《诗艺》中指出:“世界上只有某些事物犯了平庸的错误还可以勉强容忍。例如中等的律师...
大凡杰出的诗歌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精神辐射的多层性特点,无论谁,只要一打开它的窗扉,金色、橙色或者黑色的智慧蝴蝶在芬芳温馨中生风扑面。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自身的体验和人生经历切入,获取自己的独特读解。智者见智,仁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