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长篇小说 《桃李》《零炮楼》《桃花》和《老风口》之后的张者,突然又写出了中篇小说《同学会》(见《当代》2012年第6期头条,《小说月报》2013年1期)。《同学会》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解剖物质社会的扭曲人生,以仪式化的效果悼念一个纯真、纯...
张者的中篇小说《同学会》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解剖物质社会的扭曲人生,悼念了一个纯真、纯情时代的远逝,揭示当今时代的价值欲望化、生命空壳化,并试图以寻梦之旅寻找人生的救赎道路和“复活”力量。 《同学会》中有两个明显相对的叙事空间:“现在的成人空间...
民粹主义是一个“破碎断裂的概念”1,但作为一个思想史概念及其社会背景却是比较清晰的。民粹主义思想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反思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是民粹主义产生的思...
内容 汉语新文学史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是重写文学史的重要阶段,也是重新出发的起点。本文从文学史重写思潮和文学空间整合入手,讨论了汉语新文学史概念提出的意义及其实践操作层面的艰难,认为它凸现了汉语之于中国现代文学...
王本朝2008年在白洋淀 内容本文从“灵的文学”和“灵性文学”概念的内涵和语境入手,讨论了中国思想和文学的物化和情感价值取向,特别是它的神性关怀问题。认为灵性文学的提出是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反思与超越,对...
赵晓梦创作小说拥有鲜活的语言感觉和敏锐的悟性能力,尤其偏爱并擅长于设置小说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个性把握,超越了传统小说对行为情节、心理意识的眷恋而直奔小说话语意义的建构,《红杏》在这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显示出小...
提要: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段问题史。本文主要考察了“重写文学史”的话语背景、理论预设和实际效果,认为它在反思既有文学史写作的单一性与政治性的前提下,试图解构传统文学史的意识形态图景,追求文学史叙述的审...
作者近影 一 现代中国文学拥有自己的圣经传统。圣经在现代中国的文学传播与阐释,体现为一分为二的传释路径:历史性与审美性,出现了教会性与文学性、社会性与个人性的分离。它既受制于社会历史的规约,又显示了现...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知识完备的文学史,拥有它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经过近百年的意义解释和研究已形成了丰富复杂的知识结构。本文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解释进程,探讨它的意义构成的历史性和丰富性,...
晚清文学是形成“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重要阶段和资源。从晚清到现代,中国文学逐渐实现了文学知识的社会化、文学组织的制度化和审美主义信念的建立,它们相互调适、运作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由外到内的意义结构,并演化为中国现...
网络诗歌,准确地说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写作、发表和传播的诗歌。网络既是诗歌的载体形式,也是诗人的生存方式、诗歌的传播方式和读者的阅读方式。诗歌的媒介载体与诗歌本身密切相关,在古代诗歌中就有“题诗”形式,它常常直接题写在...
文学制度作为文学生产中的重要力量,牵涉到知识与权力、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规则等多种力量。文学制度无论对中国文论建设还是中国文学史研究而言,都是一个应该深入讨论的学术命题。文学制度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
一 报刊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手段和渠道。传统文学主要以手抄形式和刻版印刷,现代文学则以大众媒介为传播方式,传播时效快,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并具有平民化和大众化特点。文学报刊承担着文学的发表、组织和引导功能,直接...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文”与“道”关系的一个基本命题。各家各派对“道”的涵义的理解虽有所不同,有自然之道、伦理之道以及经世致用之道,对“文”与“道”的关系,也有“宏道”、“宗道”、“明道”、“贯道”和“载道”的不同表...
一 洪子诚先生在《问题与方法》中提出并讨论了当代文学中的“文学体制与文学生产”问题,文学体制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生产也有自己的文学体制问题 。文学体制作为...
一 1949年以后,我国社会日益走向高度的组织化,社会的组织功能发挥着广泛的规范作用。对组织的垄断不但是革命和战争的需要,也是建构政治秩序的需要,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宣言里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应...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进入到多元化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分化和裂变,进入到一个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时代。以王蒙、张贤亮、丛维熙、刘心武、蒋子龙为代表的“中年”作家更为关注社...
中国现代新诗在诗美和诗体上有着大胆的探索和创造。新诗的意象世界既传达了独特的现实经验,也呈现出丰富的价值想像。本文主要讨论现代诗歌关于上帝意象的想像与创造,认为现代诗人在设置和书写上帝意象的同时也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