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名家专栏]王东东评论集
文章数:22 浏览:714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王东东评论集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评论家王东东专栏。汇集王东东撰写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王东东:很多人受到你翻译的策兰的“感召”。我们就从这里谈起吧。多多对你翻译的策兰就很看重,一直很认真地阅读。还记得在你家,蓝蓝开玩笑说你和墙上策兰的照片很像。我个人感觉,你的严肃、冷静的气质...

本文的写作并非为了建立一个地域诗歌或诗歌群落诸如此类的概念,而是在它的展开中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全局、流变甚或得失;当然要达到如此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需要另外的正面的展开,篇幅可想而知也要比本文大得多——但介于我们...

当一个诗人写作时,他表现出一种将思想问题转化为语言问题的天赋,不是消解,更不是有意隐藏,而是以此达到思想的目的,正如阿多诺所说,“哲学就是还原我们在动物眼里看到的东西。”但是人们常常忘了在诗人这样做时,他同时又是别...

 ※ 穿越中文的边界 (2012-2-18,889)

文学上的新瓶装旧酒,大家都心照不宣,以为常事,但要放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身上,也许能惹得人吃一惊,但是的确如此。从新文学的呼吁和自负的使命来看,它同样逃脱不了功利主义的概括,追求的具体价值有变,但追求社会和个人价...

 ※ 自我的寓言 (2012-2-18,2595)

——读臧棣近作 臧棣诗歌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除了他现有的规模,就是他对待诗歌的方式。这样说并非故弄玄虚;如果不忽视诗人个人意志对写作的决定性影响,也可以说他诗歌现有的形态取决于他对待诗歌的方式。诗歌形态是他诗歌方...

——论耿占春的象征叙事 只看《失去象征的世界》这个书名,会以为耿占春沉落在了一种怀旧的文化气质中,这和古典秩序——包括语言秩序和社会秩序——在东西方均告失败的文化颓势有关,似乎他是想复活一种古老的比如有关“象征”...


 ※ 多多诗艺中的理想对称 (2012-2-18,2574)

作为一位发明了个人特殊语法和“诗式”的诗人,多多一向显得卓异非凡和高不可问。只有一次,在金丝燕给人以步步紧逼印象的“追问”下(她那篇访谈也是对多多所作的最好的访谈),后者为她搬出的马拉美引发了迟到却并不陌生的热情...

 ※ 桑克的通道 (2012-2-18,764)

对于当代诗人来说,最残酷之事莫过于其道德身份在必然的颓势中降临。心虚有利于发明,年龄增长不回避虚假世界就要落实什么,再说后人早已习惯了热情的馈赠。所以我从来不夸别人品德高尚,或者孤高。这样设计良好的圈套,去钻太轻易...

与其说周瓒的诗给了我一次想象女性诗歌的机会,不如说她的诗给了我从一个侧面体察和认识当代诗歌的机会。这么说并没有简单否定的意思,作为一个积极的提法,尤其看到它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含义——这是其自身意义的延伸——,“女性...

 ※ 新诗和自然 (2012-2-18,1223)

为我认识的那女士,我尽了一切努力!酷暑里,我为她提供绿荫,盛夏使他困乏时,我替她引来了鸣禽——从荒野或从树林里。在欢乐的五月时光,我影子开始吸引她,我早穿上华丽的新绿:那是我的一切。如今我在...

《春秋来信》 1 这个时辰的背面,才是我的家,它在另一个城市里挂起了白旗。天还没亮,睡眠的闸门放出几辆 载重卡车,它们恐龙般在拐口 撕抢某件东西,本就没有的东西。我醒来。身上一颗绿扣子滚落。...

 ※ 汉语诗歌中的平庸与崇高 (2011-9-14,866)

“这样不洁的幸福扩大了我视力的阴影” ——汉语诗歌中的平庸与崇高 王东东 哥特兰岛的黄昏 蓝蓝 “啊!一切都完美...


 ※ 读蓝蓝的诗 (2010-9-16,926)

显隐之间的短句:对无名的至爱 ——读蓝蓝的诗 王东东 蓝蓝深谙如何使用短句,在短句与短句的留白和转折中,由一瞬间的感官体验迅速进入精神领域的升华,几乎已成为她惯常的姿势,这...

 ※ 深入伟大的内部 (2010-9-16,667)

作为新诗的实验艺术家,臧棣经常引来争议;正反意见犬牙交错,会让人以为臧棣的状态就是新诗的状态。他不仅热心于新诗理念的设计——他相信新诗创生即留下了空白,更热衷于过分、过火甚至过失的书写行为。...

词语的刻度:读王家新《雪的款待》 王东东 当一个诗人写作时,他表现出一种将思想问题转化为语言问题的天赋,不是消解,更不是有意隐藏,而是以此达到思想的目的,正如阿多诺所说,“哲学就是还原我们在...

 ※ 析孙文波《在山楂林中》 (2010-4-5,879)

◎王东东 诠释的极限、生活世界和美德 ——析孙文波《在山楂林中》 在我看来,波德莱尔已经给现代诗预备了紧张而充满活力的“二元”阐释空间:“现...

好!讨论诗,需要与之般配的语言。很难。我经过了对哲学的厌恶,在喜爱之余。任何人,都想要定义;哲学家尤甚,漫延开来就是谁都具有的肢解力,诗附带了自我认识色彩;此所谓鼎鼎大名的“元诗”。知性的提法实在普通,为我辈熟...

 ※ 天真与经验:新诗的阅读期待 (2007-12-12,982)

在某种程度上,新诗缺乏的恰恰是天真的读者。天真是读者的美德,这意味着他愿意付出时间、耐心和精力;尤其是对于较有素养的读者,他还必须付出一定的自我,或自我的一部分,为了让另一个不同的自我浮现。这个不同的自我可能引起他...


 ※ 姜涛的诗歌写作之道 (2007-3-15,2055)

文本化、自然和人:当代诗中的情感教育 尼采曾经谈到,有一类哲学家的表达之所以吃力,是因为他们不但要表示思想,还要表达思想的思想。在中国当代诗人这里也是如此,不止有一位诗人宣称,他们在写作(有关)“诗歌的诗歌”...

 ※ 牢笼之内:当代诗的局限 (2007-2-17,696)

如果我们把焦距拉大了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距离我们较远,只能算理想。虽然,诗歌自有其生理有其制度,明朗的包括语言组织,不太明朗还有语言外组织,由天赋和交往承继而来,凡讨论须在行列内方能生效。其中可讨论的,总归前...

 ※ 韦白三题 (2007-2-9,755)

写作者的问题要完善解决,绕不开最后总要落实到语文层面,这一点甚至不能被生活的发现轻易取代。否则不见得那个人真有写作的问题。弗兰茨·卡夫卡称之为写作的恶魔性质,在他的纸页旁布满了这样的小生物,他叫它们魔鬼;并将或然的...

 ※ 光影之间:词语的刻度 (2011-12-10,710)

当一个诗人写作时,他表现出一种将思想问题转化为语言问题的天赋,不是消解,更不是有意隐藏,而是以此达到思想的目的,正如阿多诺所说:“哲学就是还原我们在动物眼里看到的东西。”但是人们常常忘了在诗人这样做时,他同时又是别...

22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1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
最新推荐文章
 ※ 不好意思,暂时没有添加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