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暗意识算得上是朦胧诗之后一代女性诗人核心的诗学观念,也是她们区别于上一代女诗人的醒目标志。这一意识较为系统的表述最早出现在翟永明1985年的诗学随笔《黑夜的意识》中,随后影响到一代女诗人整体的精神立场、写作...
我与海子始终缘悭一面,虽然我们曾经先后在北大上学。我们之间相差六届,我入学的时候,海子早已于两年前毕业,到政法大学教书了。后来海子当然也回过母校,但我终于没有与他相识的机缘。我和海子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是在19...
面对《汉花园青年诗丛》的六本诗集,我一一体会了一个缺乏训练的人面对杰作发言的惶恐。像跳水的门外汉,面对跳台和一池深水。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一跳,还能不能从水下浮上来。要对六位个性如此迥异、风格如此悬殊的诗人及其作品进...
在山泉水清——从诗经到汉魏南北朝(读诗札记之一)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一段时期,是中国诗歌的形成期和上升期,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内有很长的时间中国仍处于分裂状态,各方势力冲突不断,战祸频仍,...
海子《太阳·弥赛亚》的献诗部分以大量笔墨写到了一个神秘的陌生老人。这篇献诗后标明的写作时间为1988年12月1日,是海子的全部长诗中写作时间最的,可以视为海子长诗的封笔之作。此后,海子只写了约30首短诗。四个月之后...
理解是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建设性力量。人类社会的各种冲突根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从而无法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也根源于不理解,从而无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冲突无疑也根源于不理解。在人类理解的...
一 这首短诗写的是沉重而孤寂的童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不幸而敏感的孩子。他的这种气质决定了他将要选择一种高尚的事业。他内心里有一种要求,使他接近诗歌的境界。这是诗人想像中的童年,但我们可以相信,这位诗人在他童...
这不是一首一般意义上的抒情诗,因为我们很难用感情来解释这样一首诗的动机;这也不是一首教谕诗,虽然它的标题似乎含有某种教谕的味道;它的语气像一首自我沉思的诗,但正如它的标题所暗示的,诗中含有一个潜在的对话结构,在诗中...
新诗史上有过数次关于格律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大致反映出两个基本倾向,一个是本土化的倾向,另一个是现代化的倾向;前者认为诗歌具有特殊的民族形式,因而强调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延续性,后者则强调现代汉语之于古汉语的特殊性,...
于坚在近期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了不少诗学命题。这些命题对阐述于坚本人的写作不为无益,但也存在严重的逻辑上的混乱和理论上的盲点。因此,当于坚试图把这些本质上属于私人性的命题上升为普遍的写作原则时,就成了对诗歌真理...
1989年被许多诗人视为一个重要关口。一代诗人在此面临着抉择。这一抉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由几方面的原因一起带来的。在此前后,我们所置身其中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是由一场被命名为市场化的渐进革命所引起的。这种...
帕斯捷尔纳克曾经指出,莎士比亚的节奏是他的诗的基础。他分析了节奏在《哈姆雷特》一剧中的三重作用:它既被用作说明某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又物化为声音,始终维系悲剧的主导情绪,同时升高并舒缓剧中某些粗鲁的场面。在一首诗中,...
批评面对1960年代诗人的失语,有这一代人的文化姿态方面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代人在精神本质上拒绝被命名。不像上几代人,我们很难给这一代人指明一个共同特征。从当代诗歌的进程来看,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