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00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幽灵带领但丁一同游历了地狱、炼狱,最后引导他进入天堂。诗人张曙光将这一行程描述为“但丁的奇异旅行”,并且用诗歌的方式,在汉语在中为我们重现了但丁在地狱,炼狱中的艰难跋涉以及在天堂中的种...
本文试图对《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所包含的文化政治的逻辑阐发的基础上,对救亡的意识形态批判所包含的革命话语的解构和试图开启的文化现代化目标进行详细地阐释与解读,进而来梳理李泽厚与80年代文化逻辑的关系...
二○○三年,蒋子龙在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时,曾把自己的写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很美妙,应该被称为是‘生命之歌’,写的全部是生命的激情和欢乐。第二阶段很沉重,当时已步入中年,作品中充满了沉重的责任感和浓烈的思辨味道。...
一 先锋小说:定型与转型 1986年,余华拿出最新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给当时《北京文学》的副主编李陀,李陀读完以后相当肯定地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已经走在了当代文学的最前列了。”这使得余华信心倍增...
作为象征性符码的“太阳之门” ——评李孟伦长篇小说《太阳之门》 青年作家李孟伦的长篇小说《太阳之门》大抵属于半自传体小说之列,当代小说众多的书写范式之中,此种叙事方式和进入当代经验的角度,已难以写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