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细腻的观察为小说提供了非常确切的现实经验,这为他成为讽刺家创造了条件。小说中的洞察是无处不在的,从情场到官场,从学院到市井,都有深层次的现场供人进入,让人印象深刻。作者用了大力气打磨生活的直接经验,在事件和人物身上涂抹现代艺术的脂粉,...
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期”开启于“文革”后的政治调整反思,因而,小说叙事美学观念同历史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从1949年至今,“历史”元素在叙事作品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或者在文本之内作为叙事主要对象,或者以思潮的形式体...
从红色审美时期诗性的规范,到80年代个性叙事对诗性的全面救赎,再到90年代多元文化场中诗性的再度沦陷,进而到外显为迷狂和醒觉的两种诗性突围——中国当代小说诗性的沦陷和救赎在自然景物描写中存留了部分映像。在发掘标本所...
1980年代小说审美模式转变期,风景描写连缀人、社会文化和自然,给小说诗性中所必然包含的个性和人性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个体审美精神在80年代小说中有两种体现:体现为一种独立的个体意识,因而叙述者能够自立;还体现为一种...
由单质诗语到复合诗语——新世纪诗歌的一种代际特征 新世纪以来,诗歌研究界和很多诗人显示出较强的代际意识,较为常见的,是按照出生年代而将诗人划分为诸如“50后”、“60后”(又被称为“中间代”)、“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