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名家专栏]贺绍俊评论集
文章数:198 浏览:6064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贺绍俊评论集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评论家贺绍俊专栏。汇集贺绍俊撰写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一部认真扎实推广国学经典的书——读夏海的《品读国学经典》
一部认真扎实…
揭露与隐藏相互抗衡
揭露与隐藏相…
我们今天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我们今天到底…
没有难度的难度——读刘克邦的《自然抵达》
没有难度的难…
青铜重器的分量——读刘醒龙长篇小说《蟠虺》
青铜重器的分…
2014年长篇小说:在突围中向着更深处掘进
2014年长…
品读书中的美好“滋味”——读王鼎钧的《书滋味》
品读书中的美…

杨俊文的《那些个黄昏与黎明》是写当年的知青生活的,他的文字也唤醒了我的记忆。我从中读到了同样的青春与青涩,同样的时代文化语境,同样的城市少年突然脚踩在泥泞的土地上,所以杨俊文的散文带给我亲切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不是所有的知青文学都能让曾经...

在我看来,公安干警几乎人人都是作家,因为他们总是在书写惊心动魄的故事,当然他们是特殊的作家,不是用笔或者用电脑写作,而是用他们的身体在写作,他们的故事也不是写在纸上或者电脑上,而是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就像春雨洒落一样,当我们想去阅读这些故事时...

钱钟书杨绛夫妇在书房 钱钟书杨绛夫妇在书房 《书滋味》 王鼎钧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王鼎钧鉴赏文学性的“味”觉器官特别发达。他有很多直接以滋味来品评作品的话,如说三毛是“苦而有味”,杨牧是“咸而有味”;如说朱天心、朱天文姊妹是“大朱如橘...

作家老九曾经是一名煤矿工人,我看到过他的一张照片,他坐在矿井下的人行缆车上,脸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当我读了他的小说后,就明白了照片中的老九,大概正在思考他所喜爱的作家卡夫卡吧。我没有下过矿井,不知道一个人在那深深的地下,四周被煤层密密包围时...

 ※ [图]阎真的三真 (2015-3-20,408)

《活着之上》 阎真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年12月出版 阎真取一个真字做名字,名副其实。读他的小说就知道,他真的对得起这个真字。这也是我读他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活着之上》的最强烈的印象。从这部小说里,我读到了阎真的三真:真实,真诚,还...

徐刚撰写的《少年中国梦——梁启超传》是一部情感充沛、思想飞扬的作品,有述、有情、有思、有理、有文,述是传记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在一部传记作品中能兼具情、思、理、文,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战争小说一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弱项,对于当代作家来说,这实在有些愧对20世纪以来中国惊心动魄的历史,这100多年里,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我们通过八年抗日战争,在血与火中挽救了中华民族,这一切应该够作家们好好...

从学术角度说,当代文学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科。可以说,不确定性是它的显著特征——当年文学史家唐弢先生认为当代文学不能入文学史的原因,盖出于此。当然唐弢先生也过于谨慎,当代文学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经过学人们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已建设成一个辉煌...

余红是一位情感细腻的作家,她有一双锐利而又温情的眼睛,她观察人物细致入微,举手投足,一笑一颦,她不仅不会放过,而且总能以体贴之心去体谅每一个人的内心,她把这种体谅和温情作为最基本的颜料,精心描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她小说中的人物,总会让人...

文学,一直在传播正义和真理的声音。但我常听到有的人批评小说远离现实了,其实这种批评错误理解了小说是如何与现实发生关系的。小说并不是为了告诉人们现实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要告诉人们,作家是如何对待现实的。小说正是以这种方式,抵达了现实的纵深处和...

2014年,长篇小说作家们大多怀着突围的焦虑和冲动,以期获得创新。突围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要轻易放弃阵地。突围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扩大阵地,是为了更好地掘进。 2014年的长篇小说收获了不少好作品,无论是表现的内容还是写作风格都是千姿百态,难以一...

东君的长篇小说《浮世三记》并不像地道的长篇小说,它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从结构上看,则像是由三个中篇组合而成,这三个中篇分别是《解结 记》《述异记》和《出尘记》。让三个相对独立的中篇组合成一个长篇,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结构方式。往俗了说...


 ※ [图]“时间之门”的钥匙 (2014-12-23,377)

我突然发现,荆永鸣一不小心竟成为哲学家了———这样说,丝毫没有嘲笑他的意思,因为荆永鸣是一个生活实感特别强的作家,他在尽情体验生活的同时不免触动了深深蛰伏的哲学。比如他这些年自觉地以一个外地人的眼睛来看北京胡同,看着看着,就看出了时空的关联...

《来生再见》让我对我的老乡何顿刮目相看!以往读过他的小说,主要是一种亲切感,他笔下的人物和场景会勾起我对家乡长沙的记忆。这是他的长处。 我因此也将何顿定位在写长沙风情、塑造长沙市民形象上。但读了《来生再见》后,我才发现,原来何顿的胸怀远比我...

《品读国学经典》 夏海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8月出版 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升温的。 《论语》 《庄子》等国学经典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讲坛,小学生也学起了《三字经》...

 ※ 一部大说的小说 (2014-10-22,250)

徐兆寿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很难得的小说,我用四个概念来概括:第一,这是一部精神自传的小说;第二,这是一部大说的小说;第三,这是一部理念小说;第四,这是一部诗性小说。 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知识分子,主题也是跟中国的知识分子成长和反思有关系的。...

在长春市解放大路这条城市最繁华也最宽阔的大道上,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有一种鲜艳的花朵在绽放。这鲜艳的花朵就是在道路上指挥若定、风姿绰约的女交警们。长春市交警专门成立了一支女子中队,参加女子中队的都是青春美丽的姑娘,她们穿上警服,站在车水马龙的...

 ※ [图]我们今天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2014-6-20,493)

长篇小说《英雄地》是一部正面强攻道德高地的小说,小说作者刘克中作为一位年轻的军旅作家,袒露了他属于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正面回答了当下很热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文学是社会与思想流变的投影。从文学创作中英雄人物的塑造就能够看...


 ※ 让兄弟姐妹建构历史 (2014-6-13,342)

《我的兄弟,我的姐妹》是一部关于普通人的口述史,作者采访了镇江一个企业的几十个普通员工的家庭,“记述的是一个企业最普通的一线员工的生存状态”。自新世纪以来,口述史在国内特别风行起来,不仅历史学界、社会学界,而且文学界,都通过口述史来拓展空间...

《蟠虺》刘醒龙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到了武汉,是一定要去湖北省博物馆看看的,那里有太多珍贵的文物。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一件展品:曾侯乙尊盘。这是一件造型繁复精美的青铜器,玲珑剔透的镂空装饰完全是鬼斧神工的杰作。凝望着这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楚国...

唐晓玲身居苏州,她的写作灵感都来自苏州。过去她写小说,就写苏州的女子,她笔下的女子像水一样地温柔滋润,言谈举止透出一股文化的清香。与其说是在写女子,不如说是在写苏州,苏州这座充满梦幻的文化古城,让这里的作家有了太多的美好想象。唐晓玲如今仍在...

黄传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挖掘罗阳精神的深邃之处 2012年11月24日,由我国自行设计的航母舰载机歼-15从辽宁舰上成功飞上蓝天,这是让全国人民倍感骄傲的一天。但就在欢喜的表情还挂在人们的脸上时,一个噩耗传来了——设计这一飞机的总...

南翔一直坚持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隔不了一两年就会有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出版。几年前读到了他的小说集《女人的葵花》 ,记忆犹新,最近又拿到了他刚刚出版的小说集《绿皮车》 。其实中短篇小说才是最能考量一个小说作家的文学水平,长篇小说无非是容量大,容量...

沈阳被称为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单凭这一点就足够引以为傲的。但沈阳20余年内也经历了改革的切肤之痛,曾经热火朝天的国企顷刻间冷火秋烟,大量的下岗工人成为城市的严重问题。也许这是国家在改革创新中不得不经历的阵痛,沈阳国企的工人们不愧是共和国...


《自然抵达》是刘克邦的一本散文集,给散文集取一个书名,一般情况下都是将书中的某一篇散文标题拿来作为书名。但“自然抵达”并不是书中的某一篇散文标题,而是专门为这本散文集取的书名。我想,专门取名为“自然抵达”,也许是要告诉读者,书中的散文都是自...

 ※ [图]《瞻对》: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2014-3-28,545)

我欣赏阿来《瞻对》的叙述,而且我正是要从他的叙述入手,来证明这部作品的发表和出版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它促使我们再一次认真思考纪实文学的文体问题。 非虚构是这几年流行起来的说法,其实就是应对着纪实文学。但为什么放着我们早已习惯了的纪实文学不用,...

钟求是曾说过他走上文学之路的缘由是一位同事的突然离世,使他对人生意义充满了疑义。他不断地追问人生意义,同时他又觉得只有小说才适合将他的 追问表达出来,于是他就有了写小说的冲动,这就有了1993年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诗人匈牙利之死》。这篇小说探...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门罗,并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大大鼓励了坚持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们。国外将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统称为短篇小说,门罗的小说更多属于中篇小说,她本人称她写的是“篇幅稍长的短篇小说”。门罗的获奖或许能让...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算得上是气盖山河的警句了,但这样的警句却是宋代的大理学家程颐论证寡妇不能再嫁的理由。每当想起这一点,我就不免感到一阵惊悚,中国的寡...

《为毛泽覃守灵的红军妹》(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卜谷继《红军留下的女人们》之后又写的一本新书,两本书构成姊妹篇,在选材和主题上 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读这两本书,我发现卜谷对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江西大地上的红色革命历史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


 ※ 从地域文学到文学社区 (2013-11-19,610)

文学社区要倡导和发扬让人们共同接受的文学信念。这不仅仅是指对具体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流派的提倡,而且还有对文学精神的理解。文学活动的过程更能体现文学精神的本质。文学社区化说到底就是要创造一种以文学为媒介、崇尚精神的生活方式。 所谓“作家群”,基...

我有幸参加了第12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的评奖活动,领来参评的作品,竟是整整一大纸箱,看来将是一个辛苦的活儿,但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这是一次非常开心和快乐的阅读,套用一句时髦的词,就是辛苦且快乐着。因为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部队作家的靓丽风采,看到...

 ※ 理想主义让文学拥有尊严 (2013-9-27,629)

文学中的理想主义表现为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问,表现为对平庸生活与平庸人生的永无止境的超越以及对生命极限的挑战,表现为求“真”、求恒的执着与坚定 从质疑理想、否定理想,到对理想的个性化处理,当代文学对于理想主义的认知逐渐走向平和,也走向成熟...

 ※ 爱的疗治与文学的疗治 (2013-9-6,470)

李兰妮是一个文学的奇迹,这是最近几年才显现出来的。尽管她早在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广东省新人新作奖,尽管她的长篇小说《傍海人家》、长篇散文《澳门岁月》等作品都获得好评,尽管她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澳门的故事》曾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但...

李彦是一位旅居加拿大的华裔作家,《海底》是她最近在大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初看这个书名,还以为作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海洋探险的故事,读完小说,才明白李彦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汉语词汇:海底。李彦用“海底”指称那些到海外闯荡、至今...

 ※ 猜不到谜底的小说 (2013-8-28,661)

聚焦文学新力量 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35) 东君,原名郑晓泉,生于1974年,浙江人。曾获第九届《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等。著有短篇小说集《恍兮惚兮》、长篇小说《树巢》等。 猜不到谜底的小说 □贺绍...


我对赛飞一无所知,但读到她的散文集《从海水里打捞文字》(宁波出版社,2013年1月)后惊叹不已。她自称文字是从海水里打捞出来的。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其文字经历了...

黄毓璜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批评家。不管文学批评产生怎样的变化,批评话语、批评旗号如何改变,黄毓璜都以不变应万变,坚持自己的批评风格,在文学批评的园地默默耕耘。最近...

 ※ 闭门造车何以大行其道 (2013-7-4,644)

开栏的话 风起于青萍之末,却驰骋于天地之间,世间万物,无不受其吹拂。文化无影无形,却润物无声,虽形成于日常俚俗之中,却能对社会产生恒久的影响。文化思潮的变化,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不可不察。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生活却...

薛媛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 (作家出版社2012年出版)关乎中国的橡胶事业,也关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次移民事业。 1959年,湖南省组织了数万人举家迁移到云南边疆,正如这本书的封面上印有的一句话所提示的,这是“一部湖南支边人...

 ※ [图]从容之思 (2013-5-28,415)

《浩舸诗词选》:浩舸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浩舸的第二部诗集《大地苍茫》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未读到浩舸诗歌之前,我一直认为今天的人越来越实际,因此写诗和读诗都成了一种奢侈。在我的想象中,像浩舸这样的企业负责人,哪有时间去吟诗作文呢?...

虽然我没有援疆的经历,但是读到吴玉辉的长篇小说 《援疆干部》时,油然会生出亲切感,它唤醒了我的一段少年记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是一名中学生,那时一部电影纪录片 《军垦战歌》,让我们这些懵懂的少年热血沸腾,我们相约着如何爬上运煤的火车到新疆...


成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大概都对“哈军工”有着特殊的记忆。因为那个年代全社会把解放军尊敬为“最可爱的人”,年轻人更以成为一名解放军军人而感到自豪和荣耀。“...

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学子走出国门求学谋发展,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又回来了,我们称他们为“海归派”。其中有一类特殊的海归者,他们本人并没有回来,而是他们的精神回来了,而...

 ※ 为当代文学创造关键词 (2006-6-9,2354)

常常把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通过这种比喻,无非是想使一个抽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在广西大地上,我们不需要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问题,因为广...

 ※ 林那北北北:一体两面 (2013-4-24,962)

北北的一个转身,就成为了林那北。这或许纯粹是一次笔名的更改。但这两个笔名传达出来的信息显然是不一样的,北北带有一些后现代的意味,而林那北却俨然是充满古典气质的大家闺秀。我动笔的前夕才发现它给我设置了一点儿障碍:我这是要写北北,还是要写林那北...

宁夏是一个特别的文学福地,这里的作家似乎不太被文学时尚之风所迷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文学追求,也形成了宁静、安详的风格。这种风格不适合去讲述过于复杂、过于戏剧性的故事,而是适宜通过短篇小说表现出来。 擅长这种风格的代表性作家是石舒清、郭文斌。...

郑小驴是一名“80后”,“80后”意味着郑小驴正处在青春焕发、大有可为的美好时刻,但难得的是,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却一点也不骄躁、不狂妄;但越是这样,我觉得越不能小瞧了郑小驴。另一方面,“80后”文学作为一个特定词语流行了十来年,却也对...


198 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