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人”奇书品格与复合视角 这里存在着一个有待开发的深刻的命题:把《红楼梦》当作人类审美智慧的伟大的独创性体系对待,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寻找社会史料和作家个人的传记材料。这就需要回到《红楼梦》之所以为《红楼梦》的文本深层。 古往今来,能有...
钱钟书的学术,标志着20世纪中国学术与世界进行广泛对话的新的深度。学术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精彩的部分。但他无意于用这最精彩的部分树旗号、造流派。他用札记、选本、论文的形式,展示了一个无体系的体系,正因为“无...
一、中国智慧的优势所在讨论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的时候,绝不能忽略数千年间久蕴厚蓄的文化经验和文化资源。这份经验和资源为现代中国学术及其方法,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开拓的可能性。在对这份丰厚而独特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审视之...
一、中华文明史上黄金时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名满天下的时代是公元8世纪。这是以开元、天宝盛世为标志的中国政治社会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以李白、杜甫和王维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所以,李白是处在盛极千古的,既...
读书是开发和释放中国人力潜力的重要途径譬如《千家诗》,上图下文的版式很能吸引阅读兴趣,第一首程颢的《春日偶成》,什么“云淡风轻近午天,随花傍柳过前川”;还有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以及苏...
前些日子广西壮族举办“布洛陀”文化节,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同事邀我参加。我在“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工作中曾经涉猎过壮族史诗《布洛陀》,对布洛陀老先生领头造日、造月、找谷种、找火、造猪、造鱼、造鸡鸭的创世神话,留有浓郁的...
今年是李白诞辰1300周年,西方一些学者认为,这千年最伟大的诗人是莎士比亚,再上一千年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诗是一种青春的文学形式,人类最初的生命呼唤是诗,然后才是散文。唐朝人是把诗作为最高的精神形式的。李白诗是青春...
一 中国古典小说给人带来聚讼纷纭的“恐惧的诱惑”者,莫过于《金瓶梅》。尽管它蒙受淫秽之讥,鲁迅还是把它列入“明之人情小说”,推崇它是“世情书”之最,并解释道:“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
一 思维的三弦 理论之道有两条,一条简捷,一条艰难。近年来许多人拥挤在简捷的路上,把西方的特殊情境中式样翻新的思潮术语饥不择食地搬来,未经选择、消化、质疑,更舍不得潜心去融汇贯通,便急急忙忙地以为这就是“观念更新...
◎帛书《老子》甲本是汉初黄老术尚未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前,《老子》尚未经典化时期的抄本。抄本的特色由此而生:错讹屡见,抄写粗率。由于未有官方意识的强势介入,其中可能保存有《老子》最初传本的若干信息。◎帛书《老子》...
历来都认为庄子为宋地蒙人,但庄子思想上承老子,乃为楚学。更值得注意的是,庄子祖脉在楚,其家族为楚庄王后代,大致于楚悼王或肃王时,已成疏远贵族,离楚流亡。故庄子笔下,“大鹏”意象及鼓盆而歌,潜藏着楚俗记忆;写楚人楚事...
屈原的《天问》是一部本质意义上的“天书”,是屈原借天抒怀、天人对语的旷古奇文。“天问”就是天问,不能轻巧地颠倒为“问天”。因为主词不同,意味着提出问题的幅度、角度和方式的不同。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从历史记忆和文学经验的角度来反思战争的根源、劫难、创伤和教训,可以把纪念活动引深到思想精神的层面,给现代东亚意识的自觉提供学理上的借鉴。中、韩、日三国学者都...
一、尊重中国诗学的专利权 人类存在两种精神文化的智慧:一种是叙事学的智慧,一种是诗学的智慧。关于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它的基本形态这个问题,要讲得清楚,就要牵涉到我们研究中国诗学,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态度和...
一.关键在于回到中国文化原点 现代中国的文学研究,大体采用三种不同的思路:一种侧重传统的治学方法,以扎实的考据、版本和文献的工夫,引导出朴实而真切的见解;另一种是侧重于引进西方现代理论的观念和方法,用“另一只...
对中国北方民族王朝文学的研究的意义,不只是针对特殊时代、特定区域文学研究的盲点和弱点,有填补空白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力地推进我们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的认识,推进对这种整体性的构成和形成的认识。因为对...
在浙江绍兴市召开陆游诞辰880周年的纪念会,并且对养育了南宋这位最杰出的诗人、至今还滋润着我们的越中山水文化进行国际性的研讨,是一种沟通传统与现代、沟通人与自然、沟通土地与诗魂的非常有价值的行为。传统与现代沟通,使...
老舍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界一位饱含阅历和充满智慧的大师级作家,他的作品属于文化味最浓、而又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大手笔之列。十年的,我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日本学者认为,老舍的《四世同堂》是全日本人必读的书。六年前,我在英国...
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在沈从文的故乡凤凰县城举行他的百年祭,是一件值得祝 贺、值得参与,也值得深刻地进行精神追踪和文化思考的事情。因为这样的百年祭,已 经成为一种象征,它以特殊的空间和时间的形态,触及到沈从文的文...
一、心灵史诗与《离骚》解题 就一首诗的文化和审美的巨大含量,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言,《离骚》称得上是“中国第一诗”。《离骚》是古老中国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特具魅力的结合点,它既显示了民间文化深厚的资源与活性,又...
十几年来,我在古典文学领域出入于叙事文学和诗学之间,但在各个具体领域都是从最原始可靠的文献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求知求真,澄清自己在学理探寻和文化焦虑上的一些迷惑。力争以比较充分透彻的现代意识和世界视...
本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而作。主要从文化观的感受形态与学术文化方式开拓的层面论述鲁迅为中国文化建立起的崇高风范,并引导出开辟新世纪中国文化方向的现代启示。一 问题的提出 鲁迅研究发展到今...
理论之道有两条,一条简捷,一条艰难。近年来许多人拥挤在简捷的路上,把西方的特殊情境中式样翻新的思潮术语饥不择食地搬来,未经选择、消化、质疑,更舍不得潜心去融汇贯通,便急急忙忙地以为这就是“观念更新”,中国的文学现象...
在学术研究领域,学术方法的思考、选择和设定,对于任何一个想有作为的学者,都是至关紧要的。20世纪中国的一批杰出学者,在他们成就斐然的学术经典或名著中,开拓了各有千秋的学术门径。本文着力于以“学术史的材料作方法论的文...
本文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受明代心学思潮影响的、以发掘自我生命根性去体悟天地玄奥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留下文字记录的文学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由于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域的民间想象、文人写作和官方采编,给它的文学注入了不同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风格。在3000—2000年以前的早期作品中,《诗经》代表着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