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如何使西方叙事学适合于中国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界在理论上不断探索的问题。新的“意图叙事学理论”是对西方“行为叙事理论”的借鉴和修正,它基本是关于叙述人行为的学说,由于人的行为必有其动机上、意欲上的原因,并从中得到解释,故而叙事学...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围绕《金瓶梅》这部书,学界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出版的学术专著近百部,论文不下四千篇,但在普通文化人眼里,仍然觉得它是部不大好的书,所以除了...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在对世俗社会如实地描摹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一种既充溢着时代气息又残留着历史陈迹的多维的思想观念。其中,既有儒家的又有释道...
李贽的《童心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与文学理论史上的独特现象,在当时乃至此后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而引起越来越多学人的广泛兴趣,做出了愈来愈深刻的解释。然而,若从李贽思想生成演变过程解读它的义理,就会有...
在中国已有的哲学史、思想史、美学史著述中,少见有人运用非理性概念析绎、论证某一对象。寻其因由,或许是中国传统思想向来是理性的天下,似乎从未有非理性出来与之抗衡,打出一番新天地。即使有非理性的因素或论调,也未能形成什...
货币是人们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当这种等价物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愈来愈不可少的对象物时,就会形成相应的货币观念,并愈来愈成为影响人生存、发展的观念和情感的重要因素。既然货币和货币观念成为影响人的情感的重要因素,那么这...
李贽的文学思想如同他的心学思想一样呈现出不断吸收、融合、变异的历时形态。本文截取万历十九年夏至二十四年夏李贽有关论及文学的言语作为分析的对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万历十九年下半年之后[3],李贽不再将...
每谈起李贽其人,学界常常冠之以“狂狷”、“异端”或“狂怪”的字眼,视其为中国此类文人的代表。域外学者如是说 ,域内学者也如此说 ,甚至自万历十四年下半年至二十三年下半年,李贽本人也曾如是说 。既然李贽自...
一 尽管抒情言志的诗,其地位远不及经史诸子,但中国是个诗国,古代文人几乎无不能诗。诗思维是文人沉思于创作中的主要思维形式之一。用之于文则赋体、骈体争辉;施之于小说,则比兴、对比、映衬、烘托,五彩缤纷,乃至于出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