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教授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她似乎不喜欢就事论事地在自己研究对象的文化圈子内做文章,而是敢于大胆跳出这个圈子,以超出一般学者研究思路的宏观视野,从世界文化背景的范围看问题,并藉此作宏微观相结合的中外...
城市文学牵起的不仅仅是对城市风貌本身的描画与想象,更多的乃是在城市中生活着的作家对这个城市丰富复杂的情感和想象。它给人的印象会远比原物原貌复杂生动许多。从人类的生存环境角度而言,城市自然是相对乡村而存在的,它的...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已成为国际人文学科显学之一的新兴学科,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如今,它在全世界的影响正日益扩大,欧美国家的许多大学都早有了十分正规的比较文学系,在我国,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在内的高...
引起笔者对本文标题中两篇作品关注并产生研究兴趣的原因,首先是相同的篇名——两篇都问世于先秦时代(当然有时间先后)的作品,用了同一个篇名——“渔父”,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纯属巧合?还是后者有意对前者效仿而做了同题...
陶渊明的诗歌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应该说早已得到了公正评价。但陶诗在当时,也即在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及其后很长一段时期,却是不被重视的。对这个不公平的现象,文学史著作和不少研究论文都曾有所言及,但似乎都没能说出令人信服...
本文着重阐述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诗人在其创作的楚辞作品中所建立的楚骚诗学——它的内涵特点,它与先秦两汉诗学的关系,以及它在中国诗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从而认识屈原宋玉对中国诗学发展的贡献。关健词:屈原...
最近,读到台湾佛光大学教授黄维梁写的一篇题为《请刘勰来评论顾彬》的文章,该文收在他新近问世的散文随笔集《迎接华年》中,文章虽然写在2007年,如今已时隔三年多,却读来依旧还是那么有味,那么发人深思。德国汉学家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