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我刚学会上网那会儿,在高人指点下开始用Yahoo!找资料。当时输入的第一个检索词便是“邱岳峰”。过了一阵,经常去闲聊的论坛里,有个网友突然说:“我今天去南京东路新华书店,买到了苏秀写的《银幕后的岁月——我的配音生涯》。” 于...
文艺大众化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学遭遇的经典问题,这个问题发轫于“五四”,在“左联”、抗战、1950-1970年代三个时间段,形成了理论争鸣和创作实践的三个高潮。老...
先说几个故事吧。——1956年,为配合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老舍写了个反映现代中国宪政史的话剧。北京人艺的一干人等,却只看中其中写戊戌维新失败时候裕泰大茶...
《茶馆》写于1956年10月到12月,发表于1957年7月。发表之后,收获了雅量高致如李健吾先生的赞美之词,也收获了不少时代弄潮儿的批判和嘲弄。比较有代表性的...
1940年代,老舍说:“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说过这话之后,怹写了《四世同堂》,大赤包、冠晓荷、蓝东阳、李空山……一个比一个无耻,群魔乱...
1934年,天才的曹禺发表了天才的《雷雨》,结束了中国话剧在黑暗中摸索的窘境。《雷雨》集人伦悲欢、悬疑秘辛、道德质询、阶级对抗于一体,基本上是个人见人爱的戏,所以甫一写出就获得各方好评,并且常青树般挺立中国舞台七十...
1941年1月,《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同时发表了老舍的两篇重要文章《我怎样写通俗文艺》和《三年写作自述》,以及老舍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的座谈会记录《一九四一年文学趋向的展望》。这三篇互为联属的文章标志着老舍对抗战...
中国国家话剧院最近上演了罗大军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同名话剧,这次改编因其具有的独创性而引起了本人对其进行评述的兴趣,本文不是一次对其成功与否的简单评价,而是想针对这次改编,探讨一下文本语义的潜能及对...
我刚刚参加了纪念老舍110周年诞辰的一系列活动回来。这一段,北京天朗气清,加上奥运会带来的种种便利,给人感觉大好。2月3日,老舍110周年的正日子,来了很多人,政界的,学界的,文界的,艺界的,济济一堂,我最高兴的是...
〔论文关键词]公益性文化事业 信息公开 信息不时称 文化信息化公益性文化事业本身的性质必然要求信息公开。我国文化事业的信息公开在有关条例、文化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初步探索,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