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红楼梦》的意蕴层由三重层次构成:一是文学审美层,表现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二是政治历史层,反映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三是哲学沉思层,体现佛老哲学。 《红楼梦》 意蕴层 贾宝玉 佛老哲理 《红楼梦》自乾隆年...
关于文艺的民族性,毛泽东曾强调要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论新阶段》)。当然,强调民族性,并不意味、也不应该完全排斥现代化。问题是,中...
“写历史剧必须带着剧作者所处的时代精神”(陆文壁《曹禺访问记》),现代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如是说,亦如是做。其有生之年创作的最后一部话剧《王昭君》实践...
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高校的戏曲教学愈来愈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要搞好高校的戏曲教学就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因材...
明清之际的传奇创作是万历以后南曲传奇最辉煌的时期,周维培先生《曲谱研究》曾指出,与南曲戏文比较,万历以后南曲传奇的韵律特点是:“(一)强调一出一韵,以不换韵、少换韵为上; (二)入声不再单押,悉与三声同用。”...
中国戏曲在经历了元代北曲杂剧和明中叶南曲传奇的两度辉煌之后,到明清之际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至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进入了它的第三次繁荣时期。较之于前两次,这一时期戏曲叙事的类型化现象十分突出,成为中国...
朋党之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来已久,东汉、北宋、晚明尤为突出。明万历中,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同乡高攀龙以及武进人钱一本等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评论时政。不少朝臣遥相应和,失意士大夫闻风趋附,时人称之东林党。东林党人以...
南戏、传奇系统的戏曲使用南曲,曲体使用自由,而元及明初杂剧则使用北曲,曲体规范性强。然而,到明清之际,传奇、杂剧在曲体方面开始出现普遍通融的现象。由于这一时期传奇依然是当时剧坛的主流戏曲形式,活跃于舞台,而杂剧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