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语言的迷宫。无论是西方——歌德的《浮士德》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还是我国的《红楼梦》 ,洞穿这些迷宫背后的迷雾,是一件难而又难的事情,我们把这样的事情称其为事业也未尝不可。对《红楼梦》的研究更是如此...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艺批评展现出了许多新面貌、出现了许多新气象。这集中表现在:第一、文艺批评向本体回归,更重学理化,更注重考镜源流、通古今之变;第二、文艺批评的形式逐步多样化,学院批评、媒体批评、先锋批评等各擅其场、各领风骚,批评方法逐步自...
要不要宏大叙事,也许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崛起的民族可以没有文学艺术的“史诗”,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可以没有伟大的文学来反映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争议、质疑宏大叙事,是因为我们的文学艺术曾经历过一个任何细节都可以在政治上上...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文学理论或艺术理论教科书中,内容和形式的“二分法”是一种普遍的作品分析方法。随着20世纪90年代各种文艺观念的涌入,语言、语义、意蕴的三层次的划分方法被普遍运用。历史地看,“三分法”取代“二分法”,不能简单地看成...
像理论上有原创的焦虑一样,文学批评也有焦虑,即它的有效性问题。今天是一个多元化或多样化的时代,文学批评也是各有立足点。有些是广告式的,寻找噱头不管美丑只顾张扬,带有炒作的性质;有些是说好不说坏的,力争商业收获背后有操...
《红楼梦》仅仅是作为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局部,红学何以有如此的热度?它论坛遍设、热议不断,似乎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佼佼代表者。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部门,红学为什么会显得鹤立鸡群、俏然独拔?它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总有话题...
俞平伯在红学上的贡献,自不必赘言。俞平伯的红学研究开始于胡适1921年的考证论文发表之后,与胡适的文献考证不同,他是文学考证派,关涉的是趣味。俞平伯在文献上得到了顾颉刚的协助,所以他最早写成的《红楼梦辨》,似乎是与...
“我要说的,都在几十本著作里了。” 鲁迅不仅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而且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这个巨大的存在是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这笔精神遗产之所以彪炳史册,之所以显豁醒目,即是在...
真善美 私人化创作 审美价值 历史意识 自我意识 超越意识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简单地增加一点艺术修养的问题,而是艺术观教育的问题。目前,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艺术观念的混乱达到了惊人的地...
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的“红楼梦”年。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出版达到新高,一年内出版的新书超过百部 择其要者而言,如冯其庸的《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辽宁人民出版社)印刷四次、印数逾万,再次显示《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