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平行展、外围展什么的——这样的话题,相信很多人都已觉不合时宜了——除非某一届、某个人、某一件被证实做得真的好。人们如此的心态成熟,确实因就“时宜”,仅就专业范畴本身,比如:近几届的表现及热议,一方面谁都知道...
去年在西安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第一天里,先是批评家段君作了题为《转换性创造——批评话语的本土化》的主题发言,自我开刀做了一次“批评首先是一种自我批评”。 “批评话语本土化”、“话语共同体真伪”问题正是年会争论的热点。西安美术馆馆长...
王广义1986年创作作品《后古典——大悲爱的复归》(上),1995年作品《护照2》(下),还不能以“政治波普”的命名一以概之。 栗宪庭先生,艺术界坊间熟人称“老栗”,这个自然而然形成的称呼,或是各种关于他的称呼中,他也觉得亲切故而直认不二的...
作者:苏坚“艺萎”这个词是我独创的——其实就是姑且命之吧。像吴思先生的“潜规则”、“血酬定律”,对于一种存在着却又无专指词语的现象,有时作者不得不生造出个词儿。所谓“艺萎”,从字面看就是“在艺术事务中发虚、阳萎...
作者:苏坚 身在美术学院教学第一线,不可能不接触“艺术学子出路”的话题。随着经济危机的“挤水分”和对艺术、教育市场化的“压泡沫”过程的深入,相信话题还会不断重复出现。身且亦是的过来人,体味距时未远的“学艺术”心态...
最近艺术媒体关注了几起(新旧)涉嫌抄袭事件,目前尚未看到相关方回应——如果有人已将材料举报就包括相关单位的回应。另据消息,范迪安“涉嫌抄袭”的案子已进入二诉程序;我本人整理本篇稿子之时,还收到牧源先生发来他诉蔡国强...
胡锦涛总书记年初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社会因为位处“初级”身生缺陷,对其提出方向冀期,这很正常的。就跟现在有人说“大家不要再学术腐败了”一样,说者有期,听者有心,犯者修身改过就是。除非提高到立法的...
俗话说,危难见真情。这个“情”,我此处解为“性情”、“态度”。经济危机当头过,艺术市场碎沫飞,曾经见识过艺术泡沫迷人七彩的人,现在的心境、态度,应该是各有各况味的吧。现在的王林、吕澎二先生,正是呈出的活生生的例子。...
从邱志杰晋身中国当代艺术院并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的那一刻起,我是很迟疑在他名字后面加上“院士”俩字的,觉得这样做是对这个词的不敬。我对他产生“关注”的兴趣,也正因为他有了这个“公权力”性质的身份之后。我先前对邱志杰的...
有些洁癖是很奇怪的。比如,遵照“上级指示”,央视等主流媒体已屏蔽外文缩略词,改用汉字全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希望那些字母词“汉化”以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我们是多种文字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