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语言大学高旭东教授主编的“比较文学与文化新视野丛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丛书目前包括王宁的《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高旭东的《跨文化的文学对话——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以及张华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
挤身于中国当代美术圈的喧嚣中,江雪曼是以极端前卫的姿态为自己贴标签的女权主义(feminism)青年画家。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话语中,“feminism”是一个极具解构主义动力的政治术语,其获有向男权社会及其...
1、在汉语语境下对“比较”产生误读的两种可能性“什么是比较文学?”近两百多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设问与回答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The N-ame and Nature of...
2007年春天,复旦大学中文系、法国谢阁兰研究协会、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一次国际比较文学盛会:“中法两国在文学中的相遇——踏着谢阁兰的足迹”。北京大学的秦海鹰和复旦大学的黄蓓,两位女学者都曾在法国获取...
在比较诗学研究场域中,他者(other)与他者视域(other perspective)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术语。他者作为一个术语是从胡塞尔及其以来的现象学理论中生发出来的,他者是指称不同于主体和自我的一个对立面的存在...
一个在理论话语的贫困中被放大、夸饰的视图时代似乎蹒跚到来了。视图理论炒作者还是在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 lyotard)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the postmodern condi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