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名家专栏]李建中评论集
文章数:18 浏览:995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李建中评论集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评论家李建中专栏。汇集李建中撰写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色,戒》,不可不戒
《色,戒》,…
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
原始思维与中…
 ※ 2013电影评论两极的气门理论 (2013-2-6,430)

围绕着2013年的几部电影,往往有两极分化的评论。 先是《一代宗师》,跟着是《007大破天幕杀机》,再之后是 《云图》……难怪有人戏称,今年几乎每部影片都会导致“族群撕裂”。 为什么呢?我提出一个理论,叫做“气门理论”。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

随着经济的崛起,国人自信心加强;随着自信心加强,在奥斯卡、世界杯和诺贝尔奖这三大国际着名游戏项目上,国人的自卑感也随之加剧。 三者里,世界杯,至少我们曾经擦柱而过;奥斯卡,虽无斩获,毕竟屡获提名;唯独诺贝尔文学奖,迄今没有中国籍作家染指,也...

《金瓶梅》首次刊刻于明万历年间,它之前有“三言二拍”,之后有《聊斋志异》。这些作品均因过多过露的性描写而招来诸多非议和攻评。以《金瓶梅》为首的一批明末清初小说的性描写,以及这些性描写在当时所酿成的理论风波,便形成“...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近三十年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其基本思路可表述为:如何在融通中西、打通古今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失语”焦虑引发的“现代转换”诉求,无论学界对此持何种态度,它事实上已成...

“文体自由”即批评家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文体来书写自己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古代批评家的文体自由是如何获得的?文体自由对于文学批评的意义何在?文体自由在现当代文学批评中遭遇到何种命运?这种命运给予我们何种启示?这些,正是本...

按照维科的说法,“诗性智慧”是人类世界最初的智慧,它所指称的是原始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生命意识和艺术精神。 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有着共同的“诗性智慧”之源。在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西方...


 ※ [图]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 (2011-12-17,2571)

“诗性”或“诗性智慧”是一个文化人类学概念,语出维柯《新科学》,特指原始人类在思维方式、生命意识和艺术精神等方面的特性。诗性智慧作为原始人类各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其特征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性隐喻的以己度物,二...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近三十年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其基本思路可表述为:如何在融通中西、打通古今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失语”焦虑引发的“现代转换”诉求,无论学界对此持何种态度,它事实上已成为...

 ※ 论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无体之体 (2011-12-17,2411)

文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文心雕龙·序志》篇所说的“论文叙笔,囿别区分”,也就是文体分类研究。若细分,则有文学文体分类与批评文体分类:前者已有不少成果问世,后者则鲜有学者涉猎。笔者曾就批评文体的分类研究作过一些...

 ※ 古代批评家的文体 (2011-12-17,760)

古代批评家书写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体可谓多多。仅以魏晋南北朝为例,同样是一流的批评,同样是经典的批评文本,曹丕《典论·论文》用论说体,曹植《与杨德祖书》用书信体,陆机《文赋》用辞赋体,刘勰《文心雕龙》用骈俪体,钟...

七年前,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将王国维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但丁式人物”:他先是用《红楼梦评论》开启现代文论,随后用《人间词话》终结古代文论。现在看来,所谓“终结”、“开启”之说有笼统乃至简单之弊。王国维之后(20...

“体性”一词,本来是中国古代文论所特有的理论范畴。体,既可指文体(体式),亦可指文体之语言风格(体貌);性,则既可指作家的人品德性,亦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本文借用这一范畴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进行“辨体明性”的研究:辨...


 ※ 《周易》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之源 (2011-12-17,2624)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为追溯文学的本源,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描述出华夏文明“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的发展历程。彦和以骈文书写的这部“简明上古文明史”,有河图洛书的神秘,有玉版丹文的华丽,有三坟五典的博大精深,有夫子...

宋人赵彦卫《云麓漫抄》称唐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宋人真德秀《文章正宗》将文体分为辞令、议论、叙事、诗赋,明人彭时称“天下之文,诚无出此四者,可谓备且精矣”。真氏的“四分法”若去掉应用性的“辞...

 ※ 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 (2011-12-17,1994)

中国文论的“说什么”(言说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心,这方面的过度研究因其对“怎么说”(言说方法)的忽略而造成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困难。中国文论自身一向有重视“怎么说”的传统,这一传统的文化根荄是自周秦诸子以来的诗性...

谈及文帝陈思及建安诸子的诗作,刘勰总括为“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欢宴”我以为还可加上“慕神女,哀寡妇”。王粲和曹植均有“神女”、“寡妇”,之作,赋“神女”的还有应玚、杨修、陈琳以及晋代的张敏、曹毗等,赋“...

摘要 大众文化的流行和发展,对当代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影响到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大众文化本身的改造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加强,来培育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关键...

 ☆ [图]《色,戒》,不可不戒 (2007-11-13,3081)

郑培凯,山东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69),副修历史。1970年负笈美国,主修中国与欧洲思想史,获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硕士(1972)、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1980)。自1978年起,先后任教于卫斯理大学、纽约州...


18 篇文章  首页 尾页 页次:1/1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
最新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