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的两大特征 1992年以来中国知识界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是学术界的「规范化」或「专业主义」倾向日益强盛。学术活动(教学、研究、发表、课题以及评奖等)愈来愈多地被纳入标准化的、...
公共舆论的主导者,从传媒评论家到各种机构的发言人,大多是要讲道理的(至少要摆出讲道理的样子)。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时下的“意见领袖”常常诉诸两套不同的道理——&ldqu...
若是当作“育儿秘诀”,蔡美儿的许多做法并不足取。那些对孩子的“禁令”是不可当真的,比如每门考试成绩都不准低于A。如果每个家长都照搬虎妈妈的标准,大部分学生及其父母终将...
卡尔·波普尔(1902-1994),卡尔·雷蒙德·波普尔爵士(Sir Karl Raimund Popper),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出生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当时属于奥匈帝...
笔者在“谁在乎西方模式?”一文中曾提出,论及发展模式,首要的问题在于“什么是好的模式”。敏锐的读者立刻追问:究竟什么是好的?对谁而言是好的?这类关于价值标准的追问虽不...
据说,有位十分活跃的华裔“国际学者”,不久前在一个高规格的中外学术论坛上发出雷人之语:“摆脱西方,海阔天空!”顿时引得四座皆惊。这种豪言壮语近来时有所闻,听上去相当鼓...
【作者按】在2005年即将结束之际,笔者应报刊邀请选出今年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界具有公共影响的事件进行回顾综述。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欧美知识界的报刊与互联网的报道与评论。由于笔者阅读与知识的局限,以下选择与述评远非...
1992年以来中国知识界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是学术界的“规范化”或“专业主义”倾向日益强盛。学术活动(教学、研究、发表、课题以及评奖等)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标准化的、可计算考核的规则体制之中。其结果是学术生...
【作者按】此文曾以《学术标准化我们无法逃避》为题在《新京报》上发表。由于刊登时文章被拆分为上、下两篇,编辑又做了些删改,或许未能准确地传达文章之论点。作者在此提供文章的完整版本,与读者分享。谁的清华梦?...
儿童对父母提出的最具震撼性的难题是: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彼得·布鲁克斯(Peter Brooks)说,这是一个绝不可能获得满意答案的问题。这不是因为许多父母可能会对子女敷衍搪塞,而是说,即便是像开明的鲁迅对周...
也许,无论是爱情还是政治,爱欲的所有“实现”方式都不得不落实在某种制度的形态中,但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意味着某种桎梏,都有“安顿”与“逃离”这两种反向的“围城”效应。我们永远会面对“平平淡淡才是真”与“轰轰烈烈才是真”...
究竟是什么妨碍着我们达成中国学术的自主性?也许,我们需要更大的耐心与更为持久的努力才能根本摆脱对西方的思想依附状态。也许,我们之所难以建构纯粹的“中国范式”,是因为所谓“西方”已经“内在于”我们的存在经验。或者说,...
这个冬季的电影院,当《满城尽带黄金甲》雄霸票房的时候,贾樟柯带着《三峡好人》逆流而上。虽然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必败无疑的对决,但还是扬言:“就是想看看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有谁还关心‘好人’。”这句话听上去像是...
柏林墙是冷战时代两大阵营对垒的超级象征物,它的“倒塌”是意志行动的结果,被铭记为一个革命性的时刻。二十年过去了,那个历史时刻再度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从2009年初开始,相关的纪念活动、学术研讨会、书籍、文章以及影像...
1986年岁末,俄罗斯电影导演塔尔科夫斯基(andreitarkovsky)巴黎病逝。54年的生命,26年的导演生涯,他只留下8部电影作品,却以其博大深邃的精神气质与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典范,奠定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