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30年代初,谢六逸发表的《小说创作论·主题小说》可能是中国较早的一篇专门讨论小说主题问题的论文。此后,有关小说主题、包括中国古代小说主题的研究成为一时之...
作为一部已经被千百遍咀嚼过的名著,我不敢确认《红楼梦》的“主题”还有重新诠释的可能或者说必要。但是,只要《红楼梦》还被阅读着,我们就无法回避作者“谁解其中味”...
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是一部在海内外都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在此书中,夏志清经常用欧洲文学作品与中国小说相比,考虑到这本书是用英文写作、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国古典小说,这样的比较是自然的和必要的。但是,下面的论述也许...
[说明]本文是三年前去韩国参加第三届中国古代小说数字化研讨会时提交的考察报告。网络世界,变化迅猛,其中一些资料恐已更新或失效;同时,一些新的网站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网的隆重创办,以及博客等新的网络交流方式的发展,进一...
才子佳人小说虽然总体文学成就并不是很高,却因人物的类型化、叙事的模式化,可以成为我们分析人物设置的一个极好的样本。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才子佳人小说提出的批评,主要也与人物设置有关。他在第一回指出这些小说“不过作者...
一、“超情节人物”释义 本文讨论的一僧一道一术士,不是作为独立艺术形象的和尚、道人与术士,而是符号化的类形象。以《红楼梦》为例,第二十九回中给贾宝玉提亲的张道士,与贾府有着直接、真实的交往,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艺术...
明清章回小说在民间的影响 ——以谚语和歇后语为中心 谚语和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其形成与流传总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在众多谚语和歇后语中,涉及明清章回小说的自成系列,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反映了章回小...
近年来,我在一些文章中讨论过明清小说的地域性问题,大量的通俗小说往往是在特定区域产生或流传的,这种地域色彩的凸显打破了传统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南北风格二元对立的局面,成为小说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小...
我在与郭英德、竺青合作的《学术研究范式的擅变轨迹——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的谈话》中,说过这样的话:研究古代小说应当准确把握古代小说历史性和当代性的矛盾。古代小说既是距今越来越远的文化现象,又超...
这不但是目前众多小说史著中单部著作规模最大的一部,也是一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古代小说研究的集大成著作、一部具有鲜明当代意识与前沿水平的著作。在《总序》中,作者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强调了中国小说史的五个基本特点;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