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误解、厌倦;教学方面,资源老化、手段与方法单一、视野不开阔等。然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建立新的“语料库”,...
王晓鹰,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戏剧学(导演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导演。1995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得我国第一个导演艺术专业的博士学位。...
诗哲魂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博客,他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认真拜读过。前一段时间在博客专栏看到他的大作《娱乐业造就的政治民主开端》(http://column.bokee.com/93798.html),感觉他的见解非...
自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新政权非常注重对文艺、学术、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建国前夕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就开始加强对文艺领域的控制。后来成立的“文联”和“作协”等机构都旨在对文艺工作者进行管...
我们都知道,在1960-1970年代,冯至几乎停下了他的新诗创作。直到1980年代,他才又重新拿起了笔,开始了第四阶段的创作。而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对此进行过论述,只有他的弟子袁可嘉先生曾将之称为“新古典主义”的“新绝...
有的论者在论及冯至的《十四行集》时,认为冯至此时已经成了一个人情练达的哲理诗人,笔者对此不以为然。冯至并不是哲理诗人,他的诗都是关于生命的体验。其实冯至先生本人就否认他是哲理诗人,他说:“其实我是最不哲学的人,我的...
广告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广告界与广告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在这里并不想就这一问题进行自己的探讨。大家都知道,随着广告事业的发展和广大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广告越来越由原来的“ 硬广告”(即只顾硬性地推介自己...
刘梦苇是谁 刘梦苇是谁?我想现在一般读者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新月派诗人了。即使知道,也只是通过少数新诗选本特别是新月诗选本才听说这个名字。陈梦家先生,这位后期新月派著名诗人,1931年在编选《新月诗选》时选了他的...
我们知道,在20世纪,语言学研究曾经有过两次转向:一次发生在“二战”前后,这次转向使整个文化发展从过去的形而上学、终极价值、根本原理、方法意义、本质规律问题,进入到文本、语言、叙事、结构、语言批判层面。这次转向确立...
黑与白 我聆听什么样的智慧?黑与白 开出强劲的花朵。——翟永明《颜色中的颜色》 诗歌评论家唐晓渡先生早在1986年就预言:如果说翟永明是通过“创造黑夜”而参与了“女性诗歌”的话,那么可以...
中国叙事诗向来不发达。在二千多年的古典诗歌中,流传下来的经典叙事诗可谓寥若晨星,只有极少的几篇,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三吏”、“三别”、《琵琶行》、《长恨歌》等。这种状况到了新诗运动以后,有了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