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1840-1897)的名篇之一,由于该文经常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知名度甚高,是中国读者十分熟悉的一篇小说。中国人知道《最后一课》主要因为胡适早年曾译过这篇小说。胡适译这篇小说,...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史上一次诗歌革新思潮和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界革命”是近代社会变革思潮、西学东渐的文化走向在近代诗歌领域的一种反映,也是近代诗歌求新求变的一种自然发展趋势...
中国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因为八十年来的近代小说数量之多,要超过千余年间古代小说的总和(注:中国古典小说从它的成熟期唐传奇的大量产生(唐德宗建中后即公元780年)算起,距近代的起点1840年...
中国近代翻译事业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入侵而开始的,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近代翻译也日益发展起来,但作为其理论导向的翻译理论,在近代虽无经典的、系统的论著出现,像英国近代泰特勒(A·Tytler,1747—1814)的...
中国近代社会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殖民主义者的武装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促使中国封建制度急剧解体,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汇,使中国近代...
我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史”。当时苦于没有教材和参考书,故自60年代初我就有写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念头。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80年代初,我重理旧业,为了实...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随着一次次的军事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古老的封建帝国开始面临着生存危机。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以它特有的强势侵入中国,史称“西学东渐”。西方文化的输入首先是...
对于黄遵宪“新派诗”的评价,学术界意见较为一致。梁启超说:“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又说:“要之,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p24)...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近年来虽较活跃,但主要集中在现当代研究领域,中国前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则至今仍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以明清女性文学为例,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文学遗产作了初步梳理,并对明清女性文学所呈现的文...
在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中,郭延礼先生是成就卓著的学者。近年,他又将研究视野转向了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难点—翻译文学研究,以44万余字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填补了又一个学术空白。《概论》分为上下两编,共19章。...
黄霖教授主编的七卷本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下简称《研究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文学研究史论著。黄霖教授与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诸位先生已完成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