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在一个夏日有着如此的吟哦: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早夏游平泉回》)。那时风物蓊郁,时光悠长,万物生长而灵魂安详,这才有芬芳草木的文字。时间的长焦越过千年定格在喧哗与骚动的当下,透过密密麻麻的方块汉字,焦虑、惶惑和不安...
1919年冰心在《晨报》上发表《去国》和《斯人独憔悴》,用爱与美的哲学呼唤人性和人道主义,作者以文学的面目触及社会问题,以文学之名张启蒙之实,文学史家命名为“问题小说”。时隔百年,社会问题在当下中国依然触目而繁杂,去国转换成为移民,婚恋自由...
■主持人的话 用代际来划分作家群体,并进行相关的作家作 品研究,是近些年批评界比较通行的做法。这种视野的背后,潜藏着对时间的现代性崇拜。郭艳的文章则提出了另外一个认知角度,代际书写是克服自我认知焦虑的 一种方式,当下写作——尤其是青年写作,...
清明让熙攘纷乱的尘世之音稍稍停顿,静听逝者大归的梵音。数亿回乡祭奠的脚步散落在华夏大地的山川河流,当此际,我们或许才能从烈火烹油的现世抽身,转而思考大恸大悲的死亡及其衍伸的终极意义。此种情境下的阅读,自然有着更为刺心的感触。小说通过文字拒绝...
阿来《三只虫草》(《人民文学》2015年第2期)有着洗尽铅华之后的凝重朴素,尘埃落定之后的淡定从容。小说重温了新文学以来“人的文学”主题,这一失落已久的关于“人”自身成长的叙述,在未被污染的高原少年桑吉视角中得以充分展开。个体人的精神启蒙一...
李东华的《少年的荣耀》是一部向红色经典致敬之作,也是回归且超越传统写实主义的作品。随着二战题材作品对战争本身反思的日渐深入,文学开始逐步从战争的输赢、正义与非正义、英雄与反英雄等角度,延伸到对战争中人的境遇更深入的思考。《少年的荣耀》更多是...
如果说小说看见记忆的冰山,那么,年初的文学阅读让我觉得当下的小说更像一条正在倾斜的记忆之河。对于乡土经验和现代都市的表达都呈现出了某种特别的偏好:传统民间话语依然魅性十足,城市生存更多冷漠欲望和犯罪暴力。小说更多看到了非常态生存的暴力审美,...
朱文颖从《高跟鞋》《水姻缘》《戴女士与蓝》一路走来,《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无疑是她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长篇,爱者大爱,不喜者则相当不喜欢。 无疑这是一部被忽视和被低估的作品,又恰恰是她到目前为止投入最多精神映射和反思追问的小说。这部长篇带着19...
计文君的文字有着冷眼与热心之间的纠结,她的小说世界充斥着女性成长与世俗生存之间的张力,她的人物顾盼之际腾挪于乡土与都市之间。文字偶或透 出的《红楼梦》式对白以及张爱玲式的爱欲纠缠,而这恰恰是计文君长发飘飘之余露怯的成分,那种不经意中的模仿无...
付秀莹凝神驻足在远逝的乡土诗意情境中,在少女视角的远观和回望中,她看到了氤氲在这种情境中欲说还休的各色人物、情感与伤痛。她笔下的《旧院》是沉厚温暖的土壤,既芜杂又纯粹。芜杂的是姥姥一生和女儿女婿们纠缠不清的恩怨,纯粹的是“我”对旧院的依恋、...
胡性能发表在《十月》杂志2012年第5期的中篇小说《变脸》,塑造了一个投机的诗人、冒险家、骗子和神医,在相当真实的场景中还原了谎言与欺骗充斥着的时代和人生。小说对于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下生活有着相当有力的涵盖,透...
李浩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个敏感者、观察者和思考者。在严谨理性的写作姿态中,他的创作显示出小说家对于当下生存的知性反思。节制简约的文本意识,呈现出技巧层面的多样性,表现了对于小说整体诗意境界的追求。精准的用词...
告别了新千年第一个文学十年,2011年以稍嫌沉闷又试图励精图治的面目开始了第二个文学十年的旅程。新千年文学第一个十年是当代文学史上极具 变化和争议的十年,信息技术和大众文化消费给中国文学带来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冲...
最近,我集中阅读了一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是一个触摸不同民族文化脉搏的过程。在这些作品中,不同民族的作者倾诉着对于当下生存的体验,这些体验具有非常宝贵的多元文化特性,同时又带有如此相同的对于当下历史...
西藏是一个产生宗教天籁之音的圣地,也是催生史诗经典的福地。彼岸和诗意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是大多数的我们生活在人间。人间充斥着烟火气和无边的苦难,而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可能正是这种身处苦难却甘之如饴的精神。《紫青稞》...
重阳这部长篇小说的地方特色、民情风俗,以及作品中流露出的朴实、纯净的情感,已引起一些论者的注意。我想探讨的是女主人公王晓春,她的成长轨迹传达了一种值得尊重的信念、天真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于女性精神空间的重新叙述。首...
顾坚的长篇小说新作《青果》和一般的底层叙事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青果》通篇读下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主人公金龙身上不再带有非常敏感的城乡身份意识,他所思所想的恰恰和这些东西拉开了距离。金龙厌倦了高考和父母望子成龙...
严风华是广西的壮族散文家。他新近推出的散文集《一座山,两个人》(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读来颇有意味。这本散文集从单篇来看,并无什么特别的地方,它的特别在于整个文本构建了一座山和两个人之间默...
安昌河《我将不朽》就阅读印象来说,长篇叙事结构上繁复而有序,乡土魔幻的写作既有来历又具有明显的中国风格。拉美的、中国当代作家的、甚至于历史玄幻的写作都对这个文本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扑面而来的是中国传统伦理浓浓的...
本文以社会互动理论和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旨在探寻主持人和受众的互动关系的来源、作用及实现,借此了解和掌握这种互动的特征,寻求实现沟通大众和传播文化的最佳途径。节目主持人 受众 互动 人格...
【论文关键词】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批判 茅盾和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由于二人的早期教育和人生经历不同,在文学创作中,虽同为现实主义作家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茅盾的经典作...
赵雁《最温柔的表白》通过数封书信演绎了一个哀伤艳情的故事。我和东俊、东明兄弟的情感纠葛伴随着少年时代的记忆,一并延伸在不老鸟飞翔的骊岛。为了爱情的女子,孤身一人奋力泅渡在人生的汹涌巨涛中,带着浪漫、纯真、伤痛和无法...
在过度表现欲望和混乱情感的当下,赵剑云的小说算得上另类写作。她以少女心态看待爱情与婚姻的现实,沉缅于少女对阳光生活的诉求,平实轻灵地讲述着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她的小说写作既是对当下生活正面的打量,也是对自身成长的体...
青春文学成为本世纪初无法忽视的一种文学现象,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现象,是因为有着相当整齐的一批作者、一批风格鲜明的作品,同时拥有一批相当数量的读者。当下青春文学写作因其独特的文学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既成为当下文学一种显...
青春文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生的一批年轻写作者创作的以摹写当下校园、青春题材为主的文学作品。在社会转型期和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整个国家社会的巨大变迁,这批青年写作者的创作显现出了和以往历代青春文学不同的特质。同时,图书市...
2007年青春文学逐渐淡出市场与文学的争论,在相对平静的图书市场中,步入主流文坛视野,走入更为广泛的文学和文学史研究视界。在经过了几年热闹纷攘的前台亮相之后,青春文学开始有了自己内在的积淀和沉稳气息。与此同时...
在众多的红学专著中,鲜有从《红楼梦》创作本身来谈《红楼梦》的书。王彬先生的《红楼梦叙事》是从叙事学角度研究《红楼梦》文本的一部力作,这部写在七年前的专著,因其扎实严谨的研究态度,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风格,在当下的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