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语言文字
浏览:36580 今日:3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语言文字 文章列表
编发中国语言学、文字学及语文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现象阐析、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文教学研究文章为主。
《大明湖边听美人绝调》教案设计
《大明湖边听…
补偿:语言的一种共时动态机制
补偿:语言的…
阅读教学要切实运用探究性学习
阅读教学要切…
近似商标的认知解释及近似度
近似商标的认…
基于语料库的“下”字句法结构及语义语用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
论爱伦·坡小说《泄密的心》的中译与修辞
论爱伦·坡…
话语标记语在法院调解过程中的作用
话语标记语在…
 ※ [图]教师本色中国心——菲律宾华文教育点滴 (黄炳辉,2014-5-6,561)

▲《浮生剪影》 编者按: 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他曾多次赴菲进行文化交流。本文节选自他近日出版的《浮生剪影——一位耄耋老人的自白》一书,题目为编者加。 出于40多年教师生涯的责任感,也出于继承先父服膺华校的心愿和对华文教育现...

 ※ 博喻 (冀勤,2014-3-1,504)

(1) (黄庭坚)《观王主簿家酴醿》①:“露湿何郎试汤饼②,日烘荀令炷炉香。③”青神注:“诗人咏花,多比美女,山谷赋酴醿,独比美丈夫;见《冷斋夜话》④。李义山诗:‘谢郎衣袖初翻雪⑤,荀令薰炉更换香。’”按引语见《冷斋...

 ※ 曲喻 (冀勤,2014-3-1,435)

(《随园诗话》)卷五:“孟东野咏吹角云①:‘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月不闻生口,星忽然有心,穿凿极矣。而东坡赞为奇妙,所谓好恶拂人之性也。”按潘德舆《养一斋诗话》②卷一亦云:“东野闻角诗云云,东坡云:‘今夜闻崔诚老弹晓角,始知此诗之妙。’...

 ※ 曲喻和双关 (冀勤,2014-3-1,526)

长吉赋物,使之坚,使之锐,余既拈出矣。而其比喻之法,尚有曲折。夫二物相似,故以此喻彼;然彼此相似,只在一端,非为全体。苟全体相似,则物数虽二,物类则一;既属同根,无须比拟。长吉乃往往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论山谷诗引申《翻译...

 ※ 喻之二柄 (冀勤,2014-3-1,257)

淮南王序《离骚经传》①,称屈原“皭然,泥而不滓”②,太史公《屈原·贾生列传》取其语③。然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四十二章经》即亦云④:“吾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宋陆佃《陶山集》⑤卷二《依韵和双头芍药》第六首至云:“...

 ※ 喻之二柄异边 (冀勤,2014-3-1,434)

《豫章黄先生文集》①卷十六《福州西禅暹老语录序》云:“盖亦如虫蚀木,宾主相当,偶成文尔。”惠洪喻本东坡《次韵吕梁仲屯田》②:“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山谷喻本《大智度论·如是我闻总释论第三》③:“诸外道中,设有好语,如虫食木,偶得...


 ※ 通感与摹状 (冀勤,2014-3-1,534)

史吴两注①,均局束字面。阳关三叠②,有声无形,非绘事所能传,故曰:“断肠声里无形影。”然龙眠画笔③,写惜别悲歌情状,维妙维肖,观者苦于无声中闻声而肠断,故曰:“画出无声亦断肠。”即听觉补充视觉之理也(参观《管锥编》450页)。但丁诗言石壁上...

 ※ 仿拟 (冀勤,2014-3-1,646)

(1) (黄庭坚)《演雅》云:“络纬何尝省机织,布谷未应勤种播。”天社注但释虫鸟名,并引杜诗:“布谷催春种。”按山谷词意实本《诗·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抱朴子》外篇《博喻》有“锯...

 ※ 比拟不当 (冀勤,2014-3-1,465)

《随园诗话》卷十六引鲍氏女闻钟声诗曰①:“是声来枕畔,抑耳到声边”,子才以为有禅理,与朱子“南安闻钟”相似②。亦属道听途说。《朱子语类》卷一百四记少时同安闻钟鼓,一声未绝,而此心已自走作!乃指人心之出入无时,飘迅不测,钟鼓动而有声,然心之动...

 ※ 以目拟文 (冀勤,2014-3-1,393)

仲任此语①,乃吾国以目拟文之最早者。《自纪》篇亦云:“孟子相贤以眸子明瞭者,察文以义可晓。”《五灯会元》卷三白居易问惟宽禅师云②:“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师答:“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白氏文集》卷四十一《西...

 ※ 反仿 (冀勤,2014-3-1,378)

(王安石)《竹里》:“自有春风为扫门”;雁湖注引贺方回《题定林寺》①:“东风先为我开门。”按此诗为李涉或僧显忠作②,非荆公诗。(参观《宋诗选注·序》27页)“扫门”注当引李太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又按王景文...

 ※ 拟人与借代 (冀勤,2014-3-1,559)

长吉好用“啼”“泣”等字。以咏草木者,则有如《箜篌引》之“芙蓉泣露香兰笑”,《苏小小墓》之“幽兰露,如啼眼”,《伤心行》之“木叶啼风雨”“《湘妃》之“九峰静绿泪花红”,《黄头郎》之“竹啼山露月”,《南山田中行》之“冷红泣露娇啼色”,《新笋》...


 ※ 言用与借代 (冀勤,2014-3-1,592)

《漫叟诗话》载陈本明所谓“言用勿言体”①,与《冷斋夜话》、《童蒙诗训》所言②,绝非一事。余皮相而等同之,殊愦愦③。陈氏云:“前辈谓作诗当言用,勿言体,则意深矣。若言冷,则云:‘可咽不可漱’,言静,则云:‘不闻人声闻履声’。”两例皆东坡诗,分...

 ※ 对偶 (冀勤,2014-3-1,252)

王东溆《柳南随笔》①卷三言此最亲切。“家露湑翁誉昌精于论诗②,尝语予曰:‘作诗须以不类为类乃佳。’予请其说。时适有笔、砚、茶瓯并列几上,翁指而言曰:‘笔与砚类也,茶瓯与笔砚即不类;作诗者能融铸为一,俾类与不类相为类,则入妙矣。’予因以社集分...

 ※ 当句对 (冀勤,2014-3-1,321)

(黄庭坚)《自巴陵入通城呈道纯》云:“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天社注引欧公诗。按《瓯北诗话》①卷十二论香山《寄韬光》诗,以为此种句法脱胎右丞之②“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窃谓未的。此体创于少陵,而名定于义山③。少陵闻官军...

 ※ 翻案 (冀勤,2014-3-1,228)

(黄庭坚)《宫亭湖》云:“左手作圆右作方,世人机敏便可尔。一风分送南北舟,斟酌神功宜有此。”青神注引《韩非子》等书①,说“左手”句。按东坡《泗州僧伽塔》诗云:“至人无心何厚薄②,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

 ※ 出处 (冀勤,2014-3-1,445)

(黄庭坚)《和答外舅孙莘老》云:“道山邻日月。”天社注:“道山见上注。”然此诗见卷二,以前诗中未有“道山”字,亦无上注,天社盖误忆也。山谷屡用“道山”字。《和答子瞻忆馆中故事》云:“道山非簿领”,天社注:“蓬莱道山,天帝图书之府也”;《以团...

 ※ 练字 (冀勤,2014-3-1,1513)

(1) (黄庭坚)《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第三首:“安排一字有神。”天社注:“前辈诗曰:吟安一个字。”按卢延让《苦吟》云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又《全唐诗》载无名氏句云②:“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前者“行布”,句在...


 ※ “丧”字异读 (冀勤,2014-3-1,320)

《全唐文》卷三二六王维《韦公神道碑铭》:“君子为投槛之猿,小臣若丧家之狗”;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昔如纵壑色,今如丧家狗”;此二处“丧家”之“丧”亦即如夏侯文、黄诗之读去声①。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真成穷辙鲋②,或似丧家狗。”...

 ※ 改词 (冀勤,2014-3-1,833)

(《随园诗话》)卷六:“王荆公矫揉造作,不止施之政事。王仲至①:‘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最浑成。荆公改为奏赋长杨罢,以为如是乃健。刘贡父②:‘明日扁舟沧海去,却从云里望蓬莱’;荆公改云里为云气,几乎文理不通。唐刘威诗云:‘遥知杨...

 ※ “鸭先知”辩 (冀勤,2014-3-1,402)

按《西河合集·诗话》卷五有一则①,记与汪蛟门论宋诗②,略云:“汪举‘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远胜唐人乎。予曰: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间觅路鸟先知’,此唐人句也。觅路在人,先知在鸟,鸟习花间故也,先者,先人也。若鸭则先谁乎。水中之物皆知冷暖,必...

 ※ 窠臼 (冀勤,2014-3-1,320)

陈简斋写雨①,有一窠臼。《简斋诗集》卷一一《浴室观雨》:“谁能料天工,办此颖脱手”;卷一五《夏雨》:“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又《积雨喜霁》:“天公信难料,变化真神速。”若卷一五《夏日》:“虽然不成雨,风起亦快哉。白团岂办此,掷去羞薄才”...

 ※ 修辞疵累 (冀勤,2014-3-1,339)

(王国维)丙午以前诗中有《题友人小像》云:“差喜平生同一癖,宵深爱诵剑南诗。”今观所作,平易流畅,固得放翁之一体;制题宽泛,亦近放翁。若《五月十五夜坐雨》之“水声粗悍如骄将,天色凄凉似病夫”,则尤类朱竹垞《书剑南集后》所指摘者①。修辞时有疵...

 ※ 句式变化 (冀勤,2014-3-1,532)

白香山律诗句法多创,尤以《寄韬光禅师》诗,极七律当句对之妙,沾匄后人不浅①,东坡《天竺寺》诗至叹为连珠叠璧②;其《酬主簿》等诗又开七律隔句扇对之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首句云:“弟妹妻孥子侄孙”③,实填名词,无一虚字,盖移“柏梁体”入律诗④...


 ※ 章法 (冀勤,2014-3-1,320)

(《随园诗话》)卷六:“时文之学①,有害于诗,而暗中消息,又有一贯之理。余案头置某公诗一册,其人负重名。郭运青侍讲来读之,引手横截于五七字之间,曰:诗虽工,气脉不贯,其人殆不能时文者耶。余曰:是也。后与程鱼门论及②,程韪其言。余曰:韩、柳、...

 ※ 中国字不兴 中国梦难圆 (胡新民,2014-1-15,690)

自2013年开始,关于中国字(即中文、汉字和汉语)的报道不断增加,听来有喜有忧。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013年10月18日刊文说,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访华期间,告诉北京大学学生,他10岁的女儿在学中文。和他在一起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

 ※ 海外中文热与“语言外交” (孙晶,2013-11-1,545)

海外的中文热和中国文化热——提起这个话题,不妨从笔者所见所闻谈起:来美国,从求学到任教,已经走过十四年。这十四年,笔者可以说是亲身见证了中文学习者在美国爆发式的增长。1999年刚来美国的时候,笔者就学于美国一所人数众多的公立大学。从开班的数...

 ※ 破除简化字的两大神话 (彭小明,2013-6-18,1186)

长期以来关于简化字的宣传制造了两大神话。第一个神话是:"简化字好认易学","简便易写,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效率","有利于扫盲"。 1."简化字易认好记,所以受欢迎"。这是中外持续的百年误区,直到今天的宣传还在重复这类说法。大家也很少问一个...

 ※ 简化字丢掉了传统 (流沙河,2013-4-30,341)

从80岁开始写《白鱼解字》,到写成出版,流沙河用了两年半时间,结果把眼睛写坏了。“我中年时眼睛就近视了,后来度数越来越高。写这本书,刚开始用软笔写小字,填到500字的稿纸格子里,后来右眼就眼底出血,现在已经看不清楚喽。如果再用软笔,不知道笔...

 ※ 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 (余光中,2013-3-29,689)

余光中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曾任台湾师大、台大、政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去年11月初,85岁高龄的余先生携夫人来湖州,在笔者等人陪同下游览了大唐贡茶院等景...


摘要: 本文从考察1920年代的京音国音之争入手,对常被视为以纯粹声音为途径建立民族国语的京音国音两派背后的真实冲动进行了分析。从这一问题出发,重新讨论了现代民族主义理论中从语音中心主义到语言民族主义的逻辑过程,分析了中国国语运动中蕴含的中...

 ※ 《现汉》新编规范,是耶非耶? (徐文堪,2012-9-18,948)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推出第六版,是最近国内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但在这个网络时代,恪守规范性、一直以来被广大师生奉为圭臬的《现汉》也遇上了难题:有人批评《现汉》太过保守,连“剩男”、“剩女”这类日常习见的词都不收;也有人说,《现...

2006年7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学术会议按惯例使用英语,汉语将沦为科学看客》的文章。说的是在中国召开国际会议,工作语言一律用英语,汉语靠边站,让好多参加会议的 中国人听不懂,没有到达学术交流的目的。文章举例说,两年前,在上海召...

言必称希腊——凡说及西方文明,这总是难免的。 当年梅光迪等人发起《学衡》杂志,昌明国粹,就曾拿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翻开首期的封面,两位先知的肖像立时赫然入目,不能不令人生出几分敬意。如今回头再看学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那场笔墨官司,一条线索...

 ※ 汉语、英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机能 (韩少功,2012-2-25,698)

王尧:汉语在整个世界文化创造和知识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从汉语的文学写作特点开始,接近这个问题,慢慢的展开。西方语言学上的变革,带来文学批评和文化上的变化,对汉语的重新理解也会带来众多领域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再来...

 ※ 语言的意象性质 (陈才天,2011-12-16,1455)

提要:在中国人思维中,语言与意象联系源远流长。《周易》有“圣人立象以尽意”和“言不尽意”的观点,王弼对言、意、象关系的精湛论述,刘勰将意象看成是诗文创作的艺术,现代诗歌意象论者认为意象就是语言。语言与意象二个逻辑关系决定了意象是语言属性。通...


一九四九年之后,从整个华语华文的发展史来看,台湾的语文发展是个有趣的特例。语言学家周有光在《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一文中,对中华语文在二十世纪的变化,做了扼要而全面的总结: 20世纪,华语和华文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化。语言从方言到国语,文体从...

 ※ 从亚述学的进展看西夏学的得失 (唐均,2011-12-9,1266)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 提要:本文通过对亚述学学术立足点和研究方法论的初步体会,重新审视了西夏学的发展道路和研究得失,着重指出了在西夏学研究中语文学的基础地位和文化人类学思维模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夏学 亚述学 语文...

一 语言濒危的全球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日趋走向国际化,跨越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际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频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不同地区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语言作为人类重要...

 ※ 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 (金林,2011-11-22,385)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在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一半以上的语言濒临消失的危险。 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至少也有数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UNESCO将西...

本文以文化研究和文本解读为理论和方法论取向,呈现了对20世纪90年代作为中国大众报刊主要形式的、被认为是低品味的“街头小报”的双重分析模式,即小报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方式和作为大众表达的潜在论坛。首先,本文对大众报刊样式及其读者群在中...

 ※ 布龙菲尔德语法理论的贡献 (石安石,2008-12-12,1211)

提要:本文论述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在语法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布氏总的思路是,语言研究要立足于形式,排除意义的干扰,使语言学走上科学的道路。例如,形类就应按功能而不是按意义划分。他作出了一系列创造与革新,其中有直接成分分析,用对比法...


作者简介 石毓智,河南洛阳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法化理论和语言类型学,研究领域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英汉对比等,在这些领域已有论著发表。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曾得到沈家煊先生的...

摘 要:21世纪在即,“回顾与前瞻”构成各学科领域的世纪“门坎”问题。综观语言的发展现状、考察相关科学的影响,语言学研究将在八个方面发生相应的转向,即由微观转向宏观、由单一转向多元、由系统转向运用、由描写转向解释、由结构转向认知、由...

 ※ 从《实践论》看认知语言学 (郭鸿,2009-11-1,1186)

摘要: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认知语言学目前在欧美和我国十分红火,已成为一门主流学科。现在有必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门学科的性质、范围和方法,以利于更加深入地研究它。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概括。文章试图以此文的观点讨论...

 ※ 从《矛盾论》看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 (郭鸿,2009-9-6,1234)

摘要: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与合流趋势,是研究当今西方现代符号学和语言学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两大思潮形成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矛盾方面。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体现为两大哲学流派(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

摘要: 任意性原则不仅仅是所指与能指任意结合的问题,其结合的前提也是任意性原则的重要因素。潜在的所指与能指是否预先现成地存在着,这使得任意性原则可分为“前设任意性原则”和“纯粹任意性原则”。作为“纯粹的价值系统”的语言,是由纯粹任意性原则产...

[ 摘 要 ] 索绪尔的重要贡献是首次批判了“分类命名集”语言观,提出了“符号价值系统”语言观。然而,索绪尔没有来得及认识到:“分类命名集”语言观的基石乃是源自古希腊的“词源”语源观预设,因此,索绪尔的“符号价值系统”语言观是不彻底的。索绪...


3678 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77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理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