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我译《神曲》

收录:2012-2-17  作者:张曙光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1242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曙光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在开始翻译《神曲》那年,报上发表了一则消息:但丁的骨灰在遗失多年之后,在意大利的一所图书馆里重新发现了。这当然只是一个巧合,但我宁愿把它看成一种兆示,对我个人则是一种鼓舞。事实上,有关但丁的生平,我们今天能够了解的并不多,与他本人直接相关的东西则更少。唯一所能看到的,是诗人死后按他的遗容所做的面模。诗人的面容坚毅动人,流露出托马斯·卡莱尔所说的"永恒的痛苦与悲伤",后来很多但丁的画像大约都是根据这个面模画成的。喜爱一位诗人却无法得到他生平的更多材料,无疑令人遗憾,但要真正了解一位诗人,还有什么方式比直接阅读他的作品更好?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强烈感受到的不正是他的面容流露出的永恒与悲伤吗?他的全部思考,爱与恨,在他活着的时候,寄寓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中,而死后只有在他的作品中才能够找到。

但我翻译《神曲》只是一种偶然。一开始,我只是想通过英译本研读一下这部伟大作品,为了更好地把握,我把看过的部分对译成中文。后来索性想试着把第一部《地狱篇》译出来。而最终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完成了《神曲》的全部翻译。这里面也有必然:首先,《神曲》是我最喜爱的一部作品,其次,我感到与国外相比,目前《神曲》的中译也实在太少,尤其是诗体译本。今天我们读《神曲》,不光是要了解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体味和借鉴它高超的诗艺。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除了在内容上准确外,忠实于原著的形式与风格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浩大的工程历时三个寒暑,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即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神曲》的主题也许并不复杂,主要是探讨人类的罪与赎问题。当然,这不是抽象的,而是掺杂了但丁的个人经历和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但丁生在中世纪后期,但他是集中世纪(也包括古希腊)思想之大成。罪与赎是人类面临的最普遍问题。《地狱篇》中写的是面临最严重惩罚的罪人,他们除了部分人外,都是罪不可赦,注定要面对永久的惩罚,直到最后的审判。因此,这一部分写得阴郁恐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但丁是具有强烈感情的人(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在内心充满了仇恨。他恨的不光是一些具体的人,更是人类的犯罪。如果没有对人类强烈的爱,就不可能有这样强烈的恨)。《炼狱篇》色调要明亮一些,写一些罪人通过对自身罪恶的克服,最终净化而得到救赎的过程。人们一向认为《神曲》中最出色的部分是《地狱篇》,但托马斯·卡莱尔、艾略特和博尔赫斯等人都认为《炼狱篇》同样出色,或者可能更出色。我自己也这样认为。同样,这部分也更使我感动。人类的贪婪、妒忌、骄傲等罪行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罪人们对自身的净化表现了人类向上的决心。《天堂篇》则为人类最终的获救提供了美好的前景。这里涉及到很多神学和哲学问题,但一点也不乏诗意,是哲学入诗最好的范例。

说到人类的罪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绝大部分人的罪是出于缺少道德和理想,即向上的愿望。但我也确实看到了宗教或信仰犯罪。这类主题在文学上不多见,却多集中在侦探或犯罪小说中。比如《七宗罪》或意大利的艾柯的《玫瑰之名》。犯罪动机并不是出于贪心或报复,而是出于信仰。现在世界上盛行的恐怖主义也正是这样。信仰本来就与理性无关,但信仰一旦完全丧失了理性,或把信仰孤立起来,就很容易变得疯狂。但一般说来,更多的罪行是由于人类欲望的膨胀而导致的堕落。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欲求,才会向前发展的,但欲求超出了一定限度,就会最终导致灾难,并毁灭人类自身。

我不是但丁学者,只是一位诗人。因此我在翻译时更为注重的是语言。但丁的诗句简朴有力,在翻译时我力图做到这一点。但同时我更愿使用一些鲜活的语言。我一向反对在译文中加入成语或文言。何况但丁在创作《神曲》时,他大胆地放弃了通用的拉丁语,而改用了鲜活的意大利俗语。

我译《神曲》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我译《神曲》》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我译《神曲》》点赞!
精彩图文
要么向左,要么向右
要么向左,要…
青春文学如何突围? 很少被选入纯文学刊物
青春文学如何…
发现、放任与投入
发现、放任与…
最爱放翁满袖诗
最爱放翁满袖…
《现代新诗的结构》开创新诗疆域的启示
《现代新诗的…
乐声传友情 笔墨书华章——追忆团伊玖磨先生
乐声传友情 …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