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建设性力量。人类社会的各种冲突根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从而无法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也根源于不理解,从而无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冲突无疑也根源于不理解。在人类理解的大厦赖以耸立的最重要的几个支柱中,诗歌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没有诗歌所提供的强大的支持,这个大厦也许不至于轰然倒塌,但在人与人之间可能有的理解中,一定会缺了某些最精妙幽微的成分。
人类的自我一直是诗歌最关注的主题。诗歌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自我成长的历史。诗歌史上那些精美绝伦的诗篇提供了人类与自我相处的最宝贵的经验。人类历史中涌现的那些伟大诗人也是人类个体和人性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们永远是我们仰之弥高的典范。诗歌为我们理解自我提供了一把宝贵的钥匙。
诗歌同样致力于人于人之间的关系的探索。它在这一关系中发现了爱的力量。从古至今,爱永远是诗歌最伟大的动机。爱是一首诗的开始,而一首好诗一定有能力将仇恨带离它结束的地方。诗歌在今天仍像它在人类历史中的任何时期一样,承担着一种高贵的精神,承担着把爱、智慧、勇气、坚毅、忠诚、仁慈、同情、悲悯这些高贵的品质传递到未来的责任。诗歌让人们走到一起,而不是分离。我们今天在这里齐集一堂,就是为了实现这种理解的力量。
也许有人想问,既然诗歌是一种理解的力量,那你们这些现代诗人为什么都写那么难懂的诗呢?这不是存心给人们的理解制造障碍吗?我说,不然,现代诗的难懂正是对理解的一种呼唤,就像情人之间总要彼此制造一些小小的谜语让对方去猜一样。这不是理解的障碍,而是信任。现代诗和读者的关系就是一种亲密的私人关系。此外,现代诗的复杂与难懂,也是我们的心灵的隐晦复杂的一种反映。我们并不抱怨我们的爱人太难懂,也不抱怨我们自己太难懂,为什么偏要抱怨诗歌呢?
诗歌也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提供了理想的图景。诗歌是一种平等的力量,它将自然中的万物,无论是于世无争、一心感谢太阳的伟大赐予的植物,或强大、或弱小的动物,还是微观世界中的芸芸众生,还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都平等地召集到诗歌的圆桌边,在这里它们将获得平等的投票权。
诗歌对世界的理解必须借助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语言。但诗歌的语言和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稍有不同。诗歌在注重语言的意义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语言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歌和口语的关系,要比它和书面语的关系更亲密,因为口语在很多时候同样依赖说话者的声调口吻来传达很多无法言传的东西。所以,要理解诗歌,除了对语言的意义有特殊的敏感,还需要一种耳朵的想象力,一种对声音的敏感。当然,这种耳朵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敏感还不完全一样。音乐更关心优美的乐音,而这种耳朵的想象力更关心的是人们在说话时所使用的各具个性的语调口吻,它必须和语词的意义同时性地加以把握,其目的是达到对各种复杂情势中人们的心灵状态的理解。
朗诵是释放诗歌中的声音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我们在独自阅读时必须通过耳朵的想象力去把握的声音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机会分享另一个读者对诗的理解。通过朗诵,一个文本被扩展为无数的文本,那似乎是事物万变不离其宗的化身。换一个角度说,朗诵是对理解的更为热情的邀请。现在,让我们追随诗歌的声音,走上充满智慧乐趣的理解之路。今晚,我们将比以往靠得更近,我们之间的信任也将因此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