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收录:2006-2-27  作者:陈燮君  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125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陈燮君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20世纪的图书馆,曾经养育和滋润了几代文化名人。这些文化名人把图书馆当作知识的港湾,文化的载体,文明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这些文化名人与图书馆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一特定的时空相遇,其延伸轨迹出现了动态的时空组合。于是,思考了实践,梳理了思绪,凝聚了理论,激活了学术,把思想的放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整合,融进了新的时空组合。

在20世纪来临的前夜,开明的维新派人士提出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其中的一部分在以后逐渐演变成初期的公共图书馆。

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筹建古越藏书楼,两年以后正式开放。与此同时,湖南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也先后建立。而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也于1912年正式开放。

近代大学图书馆的产生比近代公共图书馆要更早一些。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于1894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于1902年成立。中国图书馆的走势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走强。据统计,到1930年,全国有各类图书馆2935所,1936年达到5196所。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于1929年和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同时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被改为民众教育馆,到1935年已达1225所。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对这一时期的图书馆的阐述可谓言简意赅:近代图书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宗旨是对文献藏用并重,而以用为主;管理上逐渐形成了从采集、分类、编目、典藏到阅览、宣传、外借流通、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一整套科学方法。

同一时期以及后来产生的文化名人,便都与当时图书馆的发展有着相依相袭的各种联系。

康有为

维新变法的领袖康有为一生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周游世界各国的旅行中,每每喜爱参观当地的图书馆。但是他时刻不能忘怀的还是故国的藏书楼。以他的《丹墨游记》为证:“澹如楼者,吾先中丞公所筑,环二塘二堤,依松台而临榕径,四面人家相映,藏书数万卷于是。吾少年自十四岁至三十岁读书于是,晨雨夕月,携册而吟,徒倚个俳徊者久之。”他从澹如楼里搬出一帙一帙的书,在百年古桧下,或坐或卧,放声朗读,吟诵其间,陶醉其中。年纪稍长,便专精涉猎,博采旁搜,以至在30岁时,几乎读完了著名的中国古代典籍群书。他泛读了数万卷藏书,还看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地球图和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等人译书,视野拓展,学贯中西。

缪荃孙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缪荃孙曾任国史馆纂修、民国清史馆总纂,一手创建我国近代南北两大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同时缪荃孙是遐迩闻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一是购自私家藏书,二是购自书肆,三是友人相赠,四是相互传抄。在他的藏书中,最多的是刻本。其中宋刻本45种、元刻本58种、明刻本498种。其次为旧抄本,共331种,《明太祖皇帝实录》、《穆宗皇帝实录》为明抄蓝格本,《册府元龟》为明绵纸蓝格抄本。再次为名人批校本,共135种,还有多出自清代名家之手的手稿37种、日本刻本29种、韩国刻本2种。凡此种种都标志了缪氏藏书的高品位。缪氏赞赏明末清初曹溶的“古书流通”主张及流通古书法——藏书家之间相互传抄以通有无、出资刻印以广流传。为此加紧编订自己藏书目录公之于世,以利传抄,同时积极参与刻书工作,对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可以说是成绩卓然。

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共有5页,您还有4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图书馆与文化名人》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图书馆与文化名人》点赞!
精彩图文
以戕害民生为代价岂能强国
以戕害民生为…
到APP淘金去
到APP淘金…
余秋雨你到底惹了谁
余秋雨你到底…
城市建筑要留下文化遗产
城市建筑要留…
艺术家在利害造世变的时代要有悲天悯人的大爱
艺术家在利害…
十二生肖和春节节日符号
十二生肖和春…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