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后殖民史诗与双重化叙事策略

收录:2011-4-11  作者:张德明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237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德明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本文要探讨的是德里克·沃尔科特的代表作《奥梅罗斯》(1990)。这部史诗的发表为这位圣卢西亚诗人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一位黑皮肤的荷马从加勒比,这个前帝国的边陲发出的声音。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史诗总是意味着对伟大的过去的追忆和对部族英雄的歌颂。但是,对于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大洲的移民组成、长期遭受殖民奴役、生活在无根状态下,直到1979年才获得独立的民族来说,过去留给他们的除了痛苦、屈辱和创伤之外,又还有什么?那么,作为加勒比后殖民作家的沃尔科特为何还要选择用史诗这种古老的形式来叙述历史或神话?作为一部后殖民时代的史诗,《奥梅罗斯》如何通过史诗这种古老的形式来确认自己和自己所属的社团的文化身份,他以何种特殊的叙事策略来表述历史,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又具有怎样的普遍意义和价值?

1.混杂身份与双重化策略

从文化/种族身份上来看,沃尔科特与其他当代加勒比作家相比,似乎处在一种非常独特甚至尴尬的地位。他既不像布莱斯维特或兰明那样有一个可以明确追溯的非洲谱系,也不像V.S.奈保尔那样具有纯粹的印度-婆罗门血统;作为一个兼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的混血儿,他有点像多米尼加的克里奥尔女作家简·里斯,然而,他的肤色又没有后者那样的白。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

我只是一个热爱海洋的红种黑人,

我受过扎实的殖民教育,

我身上有荷兰、黑人和英国成份

我既微不足道,又是一个民族。(CLC,WALCOTT,296)

对沃尔科特来说,混血的、杂交的身份,既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大幸,他曾说,“作为一个混血儿,当我看到阿善堤(Ashanti,非洲西部阿善堤地区的人)这个词时,就像看到沃里克郡(Warwickshire)这个词一样,会产生某种刺痛感。两者都与分别与我的祖父的根相连,两者都无法给这个私生子,这个杂交人,这个西印度人带去骄傲或或洗清耻辱。”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获得了一种比这更为广阔的血统;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家,他说过,“所谓成熟就是同化每个祖先的特征。“正因为没有一个可以线性追溯的谱系,反而使诗人获得了更大的想像和创造空间。他可以自由来往于他喜爱的英语和本土的克里奥尔方言、西方经典和本土经验之间,运用双重化的叙事策略和互文性的结构方法,精心编织起一个又一个具有鲜明的跨文化色彩的诗歌文本。

在谈到沃尔科特诗歌创作的特征时,批评家们喜用的一个词是“中间或夹缝”(between,inbetween)。XXX指出,像沃尔科特这样一个具有混血种族的人,具有一种言说种族问题的特权。帝国强调血统的纯正,对杂交怀有恐惧感,而混血则是对种族分类的解构,对界线的践踏,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间”也许是他的诗歌的关键词。(CLC,WALCOTT,296)保拉·本内特认为,对混血和克里奥尔化的表述(身体和语言的杂交)是沃尔科特文学创作的中心。他刻画的加勒比典型本质上是复数的,并且是带着殖民创伤进入创造的。对他来说,处在“夹缝中的地位(在文化中犹如在身体中),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希望。等级制的西方执着于直线式追踪起源,在沃尔科特诗学中,与这种强调起源的特权性相反的是,此地和现在(hereandnow)。”(PAULABURNETT,2000,20)

后殖民史诗与双重化叙事策略 共有9页,您还有8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9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后殖民史诗与双重化叙事策略》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后殖民史诗与双重化叙事策略》点赞!
精彩图文
如何走向文化贸易大国——花建研究员在深圳大学的演讲
如何走向文化…
身为女性的代价
身为女性的代…
与陈染生活小记
与陈染生活小…
关于文化
关于文化
应用高新技术促进文化发展
应用高新技术…
叶蓬:对京剧不知疲倦的爱(足音)
叶蓬:对京剧…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