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固体,人们己认识到同时体现弹性形变黏性流变的材料,是黏弹性材料。材料的黏弹性又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若材料兼有塑性和黏性的性质,则称为黏塑性材料,对于聚合物和一定条件下的金属往往需要考虑其黏塑性。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黏弹性材料呈塑性变形,或物体在弹性变形过程和塑性阶段均具有黏性效应,则称这种材料为黏弹塑性材料。许多作者己在研究工作中讨论和使用黏弹性、黏塑性和黏弹塑性的本构方程,这实际上己突破经典的固体力学本构关系,进入了固体流变学的领域。
在固体力学研究中,因要深入研究材料的破坏机理,还要类似流体力学,对固体材料考虑应变率,研究其动力学过程。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在20世纪中期之后己有了很大的转变。在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生物工程和环保等领域所遇到的流体,己常是非牛顿流体。由于非牛顿流体涉及许多工业生产部门的工艺、设备、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涉及人本身的生活和健康,所以越来越受到力学工作者的重视。1996年8目在日本京都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19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上,非牛顿流体流动是大会的6个重点主题之一,也是流体力学方面参与最踊跃的至题。Crochet邀请报告的观点是,高分子溶液和熔体的特性远异于牛顿流体,并认为这些异常特性的研究都是带有挑战性的课题。
流变学是力学在20世纪与化学、物理、工程科学交叉发展的新兴学科。中国许多力学工作者的工作实际上己涉足流变学的研究领域,但由对流变学缺乏了解,而又未意识到,因此也就未能从与工程科学密切联系又正蓬勃发展的流变学中吸取营养。力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与各个学科及工程领域相结合,流变学正是这样一个有生命力的重要研究领域。
(原刊登于《力学与实践》2001年23卷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