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到《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收录的一篇《纽约时报》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访美时接受美国记者的谈访。这位晚清重臣的思想很开放,对办报也很在行。这里且录一段对话。
《纽约时报》记者问:“阁下,您赞成将美国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
李鸿章答道:“清国办有报纸,但清国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
李鸿章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但总体而言,我以为他还是一位有识见的政治家。“洋务运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次尝试,也是利多于弊。他在一百年前在美国接受记者的采访,也是坦率地向外国记者说了真话。看来,他对大清帝国的报纸的现状和编辑的办报思路是很了解的。他没有在《纽约时报》的记者面前掩饰大清帝国的短处。他指出“清国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一语,很值得玩味。由此可见报喜不报忧是一种办报的老传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乃是清廷官吏维护其统治的惯用的手法,是愚民政策的一种十分低劣的伎俩。统一口径、欺上瞒下、粉饰太平,又是清朝官吏们的一个重要的保住自己乌纱帽的办法,甚至是一条升官的捷径。试想,清廷统治已岌岌可危,忽拉拉大厦将倾,怎么可以把社会的真相全部告诉读者呢?全部告诉了老百姓,他们不起来造反才怪呢?这也才是“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的真正原因。
不过,李鸿章所说的“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我看也是对《纽约时报》记者当面说的恭维话,半是真话,半是外交词令。《纽约时报》“讲真话”也是有条件的,是有前提的。凡损害美国利益的新闻和言论,决不允许随意发表的。911事件后一段时间内,美国的新闻封锁也很厉害。《纽约时报》也决不是“只讲真话”而不讲假话的,有时也要编一些耸人听闻的东西,来达到其政治目的。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距李鸿章已一百多年了,但因封建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因袭的重担太沉重,所以在今天办报,有些人仍习惯于大清帝国编辑的那一套,“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可是,在互联网已大普及的今天,这份不幸的遗产,我以为还是不继承为好。因为现在许多事情的真相瞒已瞒不住,与其想方设法隐瞒,不如将真相透明。办报的力量是在于说真话。著名诗人艾青说过:“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是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说假话,总有一天要拆穿。比如周正毅被判三年,当时公布他的罪状是轻描淡写,老百姓的普遍看法是重罪轻判。现在陈良宇垮台了,为周正毅所掩饰的种种假话也不攻自破了。他的“二进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如果我们要吸取教训,那就是:如果时势不允许你说真话,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是保持沉默;不管制假者的来头有多大,办报者也不要盲从,至少不要跟着起哄。胆子大一点的话,宁可为说真话而负过,也不要为编造假话者开脱。
李鸿章对办报还说过两句很正确的话。他又对《纽约时报》记者说:“一份伟大的报纸必是文明精神的体现,而我们的报纸还承担不起这份重任。”李鸿章的这两句话虽然已过去了一百年,但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特录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