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写诗软件”刺痛了谁的神经

收录:2006-11-12  作者:李鹏  来源:红网  点击:534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李鹏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近期,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写诗软件”,只要你在键盘上敲入几个关键词,60秒就可以自动生成一首诗,而且还分华丽、朦胧、离别等多种诗派“风格”。(《人民日报》11月10日第11版)

就在前几天,《人民日报》发表了“夜莺为什么不再歌唱”的时评,就当前诗歌式微现象进行了探讨。而今,“写诗软件”在互联网上的流行,网上“造诗”程序化、娱乐化的乍起,让人禁不住再次沉思,诗歌到底怎么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味的创新之作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慰藉。26年前,青年诗人梁小斌就以一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深深地触动了从十年动乱的灾难和迷惘中走出来的一代青年。而今,这种让人为之一震、眼前一亮的诗歌,这种穿越岁月而生命力弥新的诗歌已是寥若晨星。越来越多的诗歌给人的感觉是无病呻吟、颠三倒四或者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有文艺理论家表示,诗歌在当下面临两种境遇:一种是伟大的诗歌搁在书架上无人问津;一种是非诗非词的句子被当作流行歌词广为传唱。这反映出诗歌创作的躁动而芜杂,“写诗软件”的产生便是对时下诗坛上那哼哼叽叽不知所云诗歌的无情反讽。“写诗软件”这株荆棘的崭露锋芒,首先应当让诗歌界有所刺痛、有所清醒。

其次,人们应如何创作诗歌,这是“写诗软件”带给人们特别是教育界的又一个警示与反思。笔者曾读过一篇《诗歌的精神病写法》的文章,作者昆仲隐谈到“精神病诗歌”是这样制造出来的:一是精神病人话语记录法。就是记录精神病人的话语,然后进行一些必要的精神病加工整理,加上一些通常的诗歌语言后,就可成为一首诗歌了。二是语句包抓阄法。就是把许多语句按照词性分类后,分别装进几个小包内,然后采用抓阄的办法,按照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顺序进行一句一句的排列,即可成为一首诗歌;三是让自己扮演精神病人,故意让自己进入精神病的状态,然后打开录音机,拼命说一些自己都听不懂的话,再进行一番笔记整理、加工,加上一些通常的诗歌语言后,就可以成为一首诗歌了。当然作者这种诙谐的词句中带有很大的夸张和嘲讽。但是,这种“创意”与“写诗软件”的产生设想正可谓同出一炉、不谋而合。难道你否认,时下的恁多诗歌,不正是这种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应景之作吗?

诗歌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载体,是内心真情实感的体验和倾吐。一首好的诗歌应拒绝晦涩,回归本真,回归平民,程序化的文字拼凑、娱乐化的“造诗”完全有悖诗歌的本质。那些脱离群众、远离生活、没有躬身实践和感受的辞藻堆砌注定是苍白的、无生命力可言的。教育界应急需引导青少年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这种诗歌创作思想,切莫迷上了诗歌生成软件而耽搁了文学基本功的修炼。

不少人对“写诗软件”争相点击,也反映出,人们对诗歌这一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仍心存热情、心存期望、心存不泯的理想。这也正是时下诗歌重新振兴的希望所在。我们期待着诗坛能够捧出一批力作,照亮我们心灵的天空,燃起我们创业的激情,为我们这个时代而纵情讴歌。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写诗软件”刺痛了谁的神经》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写诗软件”刺痛了谁的神经》点赞!
精彩图文
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元素
经济发展中的…
国民政府的火炮军工与抗战
国民政府的火…
春节的现代意义
春节的现代意…
于国富:占领新媒体的依然是精英
于国富:占领…
《读本》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读本》何以…
马未都:收藏家的软肋
马未都:收藏…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