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作协制度与自由写作

收录:2006-9-1  作者:狄马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77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狄马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相对于特区、盲流、夜总会、艾滋病、信托公司、彩票、招商局、海洛因……这些大量涌现的新名词来说,"自由撰稿人"可能是最具有讽刺性的一个。我们为什么不把铁匠叫"自由铁匠"?把卖馒头的叫"自由蒸馍人"?把三陪叫"自由三陪"?是因为在铁匠、蒸馍师、三陪这些行业里,没有谁是在体制内的。也就是说"自由撰稿人"这个词之所以成立,恰好说明有一些"撰稿人"是"不自由"的。

至于"撰稿"是不是可以不自由?这个问题不妨容后讨论。我要先向读者诸君交待的是有关"不自由撰稿人"的身世和来历:

一般说的"不自由撰稿人"就是指"体制内的作家"。它肇始于苏联的"拉普"协会,后来为一九四九年的红色政权所仿效。具体说来,就是国家按照计划体制的原则,将作家分配到各级作协、出版社或其它文艺团体,供给他们吃穿和"深入生活"的特权,以便他们按时写出谀词和颂歌。

这样,作家就成了有"单位"的人,而且每一个"单位"都遵循着准军事化的管制,比如写什么、怎么写、能不能出版,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审查制度。

那么,写作是不是真的需要"领导"?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需要,我就要问,是谁"领导"了屈原创作《离骚》?又是谁"领导"着王实甫排演《西厢记》?又是谁"领导"了曹雪芹将一部小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其实是一种现代养士制。即国家根据自己的意志将生存和著作的权力集中于帐下,然后逼迫"天下英雄"上套。它呆板,僵硬,不合时宜到连它的文化部长王蒙也讽刺说这是一个"机械化养鸡场"——而鸡的本性却是合群的、恭顺的、眼睛只盯着眼前的米,直到农夫扭断了它的脖子,它都认为敌人是旁边的那只鸡。

而缪斯的殿堂是高贵的,它不可能为一些卑怯、驯良、胆小如鼠的灵魂提供牌位。在大众生活极度单调的年月里,像浩然、姚雪垠这样的精神侏儒也可勉强糊弄看客的眼睛,而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娱乐市场的迅猛开拓,甚至是比他们优秀的作家也遭到民众大面积地唾弃。

与此同时,国家经济的匮乏,使它不可能为多如牛毛的报刊提供衣食。因而在牢牢掌握"导向"的同时,它允许一部分媒体自主经营。

有限的自由就是这样产生的。一方面,摄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淫威,报刊不可能为众多渴望救援的灵魂提供表达的出路;另一方面,摄于市场经济的严酷法则,它又不得不拉下铁板钉钉、唯我独尊的面孔,和人民调情。

一个报刊林立、媒体相互竞争的时代就这样到来了。它的直接后果是孕育了一个叫"自由撰稿人"群体的诞生。尽管这里所谓的"自由",只是"追星"的自由,歌唱男欢女爱的自由,把玩世俗生活的自由,爆炒残疾人的自由,描写性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由。但就是这一点可怜的"自由"就足以使一个初生的婴儿快乐得满地打滚了。

但不久我们就看到,文字小贩的大量涌入使这个队伍根本无法保持自己的纯洁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苦大仇深,辍业于小学,靠自学成才到仅能识文断字。因而,除了人民币的票面价值,他们还无法判断事物的曲折是非,"有奶便是娘,并专门投靠"奶大"的富孀",这是我给这伙人的生存哲学所做的白话注解。他们往往是在"时尚"、"通俗"、"可读"的旗号下摇唇鼓舌、瞒天过海,以腐朽为神奇、把肉麻当有趣,间或也说一些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谎言。

作协制度与自由写作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作协制度与自由写作》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作协制度与自由写作》点赞!
精彩图文
艺术史:解读艺术与文化的共生
艺术史:解读…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文摘
《十年沧桑-…
早期中国是怎样的?
早期中国是怎…
《凤池精舍图》往事
《凤池精舍图…
忧国于危机之前
忧国于危机之…
林格伦和她的童话乐园
林格伦和她的…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