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理论评论文化综合

大学校长竺可桢

收录:2006-3-20  作者:智效民  来源:世纪中国  点击:114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智效民评论集  
联盟网站www.ilf.cn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504582083,手机:13801035796。

引言:毛泽东让他把天管起来,他说“天有不测风云……”

今年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逝世30周年。他一生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在科学领域,二在教育方面。关于前者,由于知识有限,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对下面的传闻却印象很深。

早在1964年,他写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阳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后非常重视,专门把竺可桢请到中南海,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竺可桢答道:“天有不测风云,不大好管呢!”但毛泽东却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人民网《中共党史上的80位人物》第50条,转引自《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日)

第二天,远在广州的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专门打来电话,向竺可桢了解毛泽东谈话的重点,以便在科技工作中贯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裴丽生更是详细了解这次谈话的经过,并在党组内做了传达(《竺可桢传》第197页,1990年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几年以后,这位“管天的人”也未能在文革中幸免于难。

一、蒋介石让他把浙江大学管起来,他提出三个条件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他1910年考取清华第二期庚款留美生,与胡适、赵元任等人赴美留学。在美国,他与任鸿隽等人创立中国科学社,并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南开大学任教,后来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

1936年初,浙江大学受“一二·九运动”影响,掀起驱逐校长郭任远的风潮,据说当年在该校读书的地下党员胡乔木,是这次学潮的组织者之一(《浙江大学简史》第3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郭是广东人,早年留学美国,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上颇有成就。他被迫辞职后,陈布雷向蒋介石推荐竺可桢。蒋认可后,委托行政院秘书长、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去做工作。竺可桢向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征求意见,蔡认为能不去最好,“但蒋处不能不去,婉言辞之可也。”(《竺可桢日记》第一册,第14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月21日,蒋介石在孔祥熙寓所约见竺可桢,竺推说要与蔡先生商量才能决定。他如此推托,除了怕影响研究工作外,还有三个顾虑:一是“不善侍候部长、委员长等,且不屑为之”;二是时局不宁,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三是即便答应下来,短时间内难见成效。事后,经翁文灏、陈布雷等人反复劝说,他才提出如果能满足三个条件,可以考虑。这三个条件是:“财政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而时间以半年为限”(同上,第17-18页)。其中第二条是教育独立的重要前提,他敢于向当局提这样的条件,令世人玩味,也让后人惭愧。

这件事不知是否与竺可桢的一篇文章有关。文章的标题为《常识之重要》,是他在参加南京高等师范学校20周年校庆时的演讲纪录,后来刊登在《国风月刊》第8卷第1期(1936年1月1日)上。文章说:“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惟其能运用一己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之富于常识也。”竺可桢还说,科学并不神秘,不过是有组织的常识而已;如今国事纷扰,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完全是政府和人民缺乏常识造成的。(《竺可桢全集》第2卷,第244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事实证明,竺可桢就是抱着这样一种理念走马上任的。

大学校长竺可桢 共有5页,您还有4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大学校长竺可桢》点评。
 ※ 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大学校长竺可桢》点赞!
精彩图文
知识分子与暴政
知识分子与暴…
老蔓缠松饱霜雪 大舸破浪驰风樯
老蔓缠松饱霜…
人类文明背后推手也许是神秘的外星人
人类文明背后…
Jake Bugg成新一代吉他英雄
Jake B…
领异标新二月花
领异标新二月…
春节的现代意义
春节的现代意…
热门理论专题
理论评论
名家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