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来年的写作,当然为他带来了声誉。但是,纪苏哪怕是名满天下,其实也和名利场无关。“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他只不过是在时代沉沦,迫近底线的时刻,把“沉默大多数”的良知、情感和判断集中、熔炼,并升华为风格独具的语言艺术和思想。他从来不以任何名流或精英自居,“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平日为人的退让和低调甚至可以使人忽略他的存在。这可能原本就是纪苏的初衷,他洞穿时代表象、击碎华丽外观的尖锐和犀利,其实都是不得以而为之。
他期待的是海晏河清,那时,他会像一滴水重新融入于水。
2009年8月25日 于望京
作者后记
小胡编的这个“集子”,选了我过去十几年即所谓“盛年”里写的文章。本来这类一时一境之作如落叶随风散去可矣,就是组织个互助组,也多捱不了几时。
我是个心性脆弱的读书人,还没到青春期就开始怀旧。如今走近生命的秋天,眼看着天越来越短,没人时常常会转过身去抚摸岁月。这书的意义在我,是纪念生命。
生命中最可纪可念者是友情——照我的理解,亲情则是一种特殊的友情。这十几年中我结识了一些友人,他们跟书中的文字有这样或那样温暖的联系。东力是他们中的一位,请他作序,固然是因为他对人事世事的洞悉,也是想借这么个机缘纪念一回生命中的友情。
纪苏2009年8月19日于晨雨敲窗时